七一社区        注册

(面对面·核心价值观·校训)

彰显大学品格,陶冶师生心灵——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

记者 董洪亮

2014年10月23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彰显大学品格,陶冶师生心灵(面对面·核心价值观·校训)——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是大学的灵魂,承载着薪火相传的信念品质,无声地陶冶师生的心灵,彰显大学品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明德、勤学、求是、竞先”八字为校训。在二外精神和校训的陶冶下,二外人心系民族命运。

  1964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倡导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外事人才的光荣使命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曾经5次亲临二外,向师生员工发表讲话。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学校汉语教研室16位老师不顾个人安危,联合以“童怀周”为笔名编辑出版悼念诗文集《天安门诗抄》《天安门革命诗文选》。二外人的爱国情怀感动天下。

  记者:您认为贵校的校训、学风、校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联系?

  冯培:我校校训石坐落在学校操场西南侧,在无声地昭示全校师生。“明德”是师生不懈的追求;“勤学”是莘莘学子晨昏苦读的交响,追梦路上最美的乐章;“求是”是对客观世界真理的探究,也是二外人一脉相承的严谨学风;“竞先”希望师生在全球化时代的大潮中多领风骚。

  学校通过短信收集、师生座谈、教代会代表反馈、网上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最终凝练成学风的表述“融中外、兼知行”,教风的表述“和易以思,人文化成”。“和易以思”,源于《礼记·学记》,倡导教师以平和心态及平易情愫启发学生思索人生的价值,探求真理的奥秘。“人文化成”语出《易传·贲卦》,人的文化生成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上看,我校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密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需要“勤学”行动,需要“竞先”精神;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态度,离不开“明德”;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同样必须“明德”“求是”。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秉持校训,以校训的指向为追求,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努力修为,就能够帮助自己成长为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自然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记者:学校如何在师生中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冯培:大学怎样避免在名利与浮华的追逐中迷失自我?怎样避免在校园大厦高楼林立中大师则无处寻觅?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校训的陶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师生群体中进一步强化诚信意识、法治精神,培育弘扬廉洁文化观念,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形成遵纪守法、知耻修德的校园氛围。在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群体中,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严查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党的各项纪律。

  我们学校从今年9月到明年9月,开展为期1年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依据学校特色和办学定位,围绕“价值观的力量”主题,重点开展“文明、法治、敬业”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坚持大学校训精神传承、榜样引领、文化陶冶、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力量,凝练二外之魂,汇聚发展之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文明立德”“法治立行”“敬业立身”等内容。比如,举办“翔宇大讲堂”“国学讲堂”,加强师生员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记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校怎样结合自身的特色?

  冯培:近年来,我们确定了新的愿景使命,即“以面向国际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和研究为统领,提升以外国语言文学和旅游管理为优势的学科建设特色,彰显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举办“语言的力量——驻华使节论坛”“大学生国际志愿服务论坛”“模拟联合国”“多语种国际文化节”“外事外交礼仪大赛”等活动,组织中外师生共同参与,加强世界文化研讨交流,彰显二外文化特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