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鸿
无论是考核地方政府还是某个部门或是某个官员,大多是通过数字来量化。用“数字”来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本身并没什么不妥,关键要看数字是否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上级所下的指标合不合理,下级完成的指标真实不真实,符不符合实际,都要作为考核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适宜种植橡胶的地方硬性下达种植茶叶的指标,适合种植核桃的地方硬性下达种植胡椒的指标,适合发展生态产业的地方硬性下达各种工业发展指标,这样的数字完成了于百姓于地方发展有何意义。再比如,有的地方绿色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上级还硬性下达完成这样那样的发展绿色产业任务指标,瞎指挥的结果是瞎干,一亩土地变成三、五亩(一亩地里有茶叶、八角、核桃等)绿色产业,五十步笑百步,何异于当年亩产万斤的欺人之说。有的地方,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注重发展绿色产业,每届发展的也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了,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多年过后绿色产业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数字政绩”一再叠加,百姓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发展成果。
有说法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我们暂且不论此说法对与错,但事实上,盲目下指标任务,盲目搞发展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现象确实令人担忧:每当地方领导换届,新主政者为了向上级表现自己,急于在政绩上大幅度、超常规地超过前任班子。于是,不结合地方实际、不顾发展规律,玩弄政绩与数字的花样,盲目制定本届任期内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指数。热衷于“经济规模要连续上大台阶”、片面追求GDP增长,陷入“数字出政绩、政绩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新浮夸造假循环,殊不知,这种对“数字政绩”的过分追求,对地方经济和本级财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
而有的地方,对上级所下的指标任务不论科学与否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一些部门和领导围绕数字指标“做文章”,实际上不是实事求是地统计数字,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捏造数字,导致有的领导干部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
数字体现的是发展成果,没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数字再大又有什么用呢。笔者以为,虚假的数字和不切实际的数字同样是一种腐败,而且危害很大。当前,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的干部,把握党性原则是最起码的要求,切不可在短期行为和个人利益上动脑筋,而应将眼光放远,实践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委党校)
相关专题 |
· 问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