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轩
数据截至2014年7月底
自2008年开评“中国好人”以来,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共有858人入榜,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安徽好人多”逐渐成为烫金的精神标识,诠释着美好安徽的道德内涵。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安徽省以“践行核心价值 打造好人安徽”为主题,努力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推动实现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转变。
定好基调,立起好人安徽“风向标”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好人安徽,认知是前提,认同是关键,只有认知认同了才能真正践行。为此,安徽省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从宣传教育着手。编写面向基层的通俗读本,强化理论、评论引导和新闻宣传,发挥公益广告、宣传橱窗、板报墙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的作用,立体宣传“三个倡导”24个字,引导全省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二是从理论阐释着眼。在全省范围组织实施“美好安徽·圆梦中国”主题活动,举办“美好安徽·圆梦中国”学术年会和“安徽好人现象”理论研讨会,在安徽日报重要版面刊发“中国梦想、安徽崛起”等具有理论引领作用的系列专论,开展“君子文化”理论研究,挖掘“好人安徽”的文化根源和现实意义,激励全省人民为兴皖富民不懈奋斗。三是从实践养成着力。开展好人安徽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深化、城乡文明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美德少年培育、诚信建设推进、“三线三边”治理(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和城市周边、省际周边和景区周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十大行动,既抓环境底线更抓道德主线,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
树好典型,点亮好人安徽“导航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所理解、信奉和践行。为此,安徽省着力完善先进典型评选机制和道德模范荣誉制度,选树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道德“导航灯”。一是评选机制化。依托20年坚持月评好人的坚实基础,安徽省理顺省、市、县(区)、乡(镇)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推动典型评选纵向扩展到每个行政村、横向延展到每个基层单位,做到月月评“安徽好人”、年年选“心动人物”、两年一届表彰“道德模范”。二是嘉奖规范化。为增强道德模范的荣誉感,评选产生的乡镇好人由当地党委、政府在乡村文化墙、文化乐园、政务公开栏张榜公布,颁发荣誉证书。截至目前,城乡基层已设立身边好人榜21万多块。县、市、省好人由当地日报、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统一公布榜单、集中宣传事迹,并建立详细档案记录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安徽好人除由省直媒体集中宣传外,先进事迹入编《安徽好人志》,事迹特别突出的安排进入安徽好人馆进行全景式展示。三是关爱制度化。针对部分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生产生活困难,安徽省每年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拿出专项资金予以资助,省、市、县三级近三年累计拨付道德模范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慰问资助道德模范1389人次。同时,公募安徽省道德建设基金823万元,帮扶救助了375名生活困难的身边好人。与省农信社合作推行“低利率、免担保、无抵押”道德信贷,为有发展能力的安徽好人提供信贷资金3100多万元。85位安徽好人当选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树立了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建好阵地,聚集好人安徽“正能量”
推进好人安徽建设,必须搭建更多教育人、感染人、凝聚人的道德教育阵地。安徽省在用好各级各类道德教育基地的同时,重点打造以下三类阵地。一是发声的宣传阵地。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省直都市类媒体以及所有市级日报、电台、电视台全部开设道德建设专题专栏,积极探索通过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宣传推介安徽好人,大力创作刊播以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打造一批弘扬善行义举的好人大道、好人长廊、好人广场,推动各级各类宣传媒介把镜头聚焦好人、把版面让给好人、把空间留给好人,讲好好人故事,奏响道德强音。二是发光的教育阵地。针对道德模范宣传片段式、碎片化的缺陷,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安徽好人馆,用固定展板、珍贵实物、高清影视和互动点赞等全面展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实现道德模范宣传长期化、系统化。目前,安徽好人馆日参观人数达400余人次,成为全省公民道德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基地。流动的安徽好人馆还将赴城乡基层进行巡展。同时,组织黄梅情景剧《安徽好人颂》和实景话剧《好人安徽大舞台》开展基层巡演,安排安徽好人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基层巡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三是发力的实践阵地。从志愿服务入手,依托社区建设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广场,通过社工带义工、党员带群众,重点开展义诊义演、维修维护、助残帮老、献血捐款等10余项便民志愿服务,并按照工作成效进行星级认定。目前,参加志愿服务广场的注册志愿者近87万人,志愿服务广场已经成为孕育好人、宣传好人、展示好人的实践基地。
搭好平台,推出好人安徽“主题季”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人们时时处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在全社会大兴爱国明礼之风、敬业奉献之风、诚实守信之风、互助友爱之风。安徽省精心策划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季”活动,把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与一年的四个季度结合起来,一季一个主题,每季围绕各自主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组织不同类型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循环往复,常年推进。在每个“主题季”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策划提出一个主题宣传口号,策划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策划组织一次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宣传推出一批与各季主题相对应的先进典型。如正在开展的第三季“诚信季”,利用“诚信兴商宣传月”“公民道德宣传日”等契机,重点组织企业开展“诚信做产品”活动,集中开展以诚信缺失为重点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引导人们承担道德义务、履行道德责任,推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用好文化,培植好人安徽“根与魂”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安徽省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作用,努力做好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沃土壤。一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深层挖掘利用徽文化,积极支持老庄文化、建安文学、程朱理学、桐城文派、安徽民俗、安徽戏剧、安徽历史人物、安徽重大考古发现的深度研究,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阐发其时代价值,不断形成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力推文化精品力作。加大定向扶持力度,相继推出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电视剧《生活启示录》、戏剧《徽商传奇》、广播剧《爸爸的脊梁》等一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精品力作,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安徽省获奖总数和总分均居全国第三。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巡演、“徽风皖韵进高校”、“百团千场万人”、“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用文化之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建设农民文化乐园。2013年以来,安徽省以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创新实践。农民文化乐园整合了农村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建设标准,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将公共文化服务真正送到群众身边,更好地浸润百姓的“心田”。
相关专题 |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