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潘小龙: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

2014年09月25日15:22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

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这就要加快经济带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和产业聚集的能力。

优化和整合沿江城镇空间布局。实践表明,经济带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城镇带的高速发展。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如果没有科学的城镇布局和规划,可能会造成更大规模的圈地扩张、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应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编制沿江城镇带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分工及产业布局,以有效的资源供给来保障城镇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促进沿江经济带城镇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应用和推广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技术,加大对存量土地资源的挖潜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积极培育特色城镇优势产业。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特色产业是城镇的品牌,也是城镇的生命力所在。沿江建设的城镇带要成为特色产业经济带,为农业人口转移提供产业支撑。针对目前沿江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产业不发达问题,各城镇要努力选准、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梯度扩散效应;打破城镇均衡增长的格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种不同要素向城镇功能区集中,吸引农业人口向特色城镇集中。

进一步改善城镇用地制度。城镇建设用地是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的一个瓶颈,要借鉴成功城市圈建设经验,妥善解决城镇的建设用地。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土地征用有利于富裕农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宅基地有序流转,通过城乡土地公开挂牌、土地指标交易机制、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等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用和流转机制。

逐步建立人口转移机制。城镇化不仅是城镇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也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过程。由于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尚未建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极大影响。针对沿江城镇对农民进城和工业企业落地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要在社会保障、进城优惠条件、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对农民歧视,保护进城农民的权益,使他们进得去、住得下、发展好。

(作者单位:马山县委党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