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化开放带动 促进苏区振兴

陈文华

2014年09月18日15:51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强化开放带动 促进苏区振兴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同时也是具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经济结构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的“问题区域”。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于今年3月正式批准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这一“问题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管理。这对于长期致力于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原中央苏区来说,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当前,在江西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之际,以此为契机,借助国家力量,在地方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探索一条有特色的苏区振兴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位于赣闽粤边区,远离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是典型的内陆欠发达区域。从经济理论以及国内外同类“问题区域”的发展实践看,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前提,也是区域发展的重大驱动力量。以开放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坚持苏区精神引领、后发优势驱动,通过集群联动发展,在学习和借鉴中建立适合苏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是苏区振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苏区精神引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苏区精神对于苏区振兴同样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改革开放中奏响“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新乐章,是苏区振兴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确保基础设施、公平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激发家庭和企业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弘扬苏区精神,要让外来的创新力量和内生的艰苦奋斗传统融合成一种驱动力、一种正能量,推动苏区早日实现振兴。

坚持后发优势驱动。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创新(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可获得后发利益,从而形成后发优势。这种因后发利益而具有的后发优势,是后发地区实现赶超跨越的主要动力。原中央苏区作为典型的后发地区,可以通过科学引进、学习模仿、创新创造,充分发挥技术和制度性的后发优势,有效推动后发利益转化成现实利益,加快推进苏区振兴发展。

坚持集群联动发展。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以及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的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原中央苏区所在的赣闽粤边区,由于地缘、生活习惯等原因,早在清末即通过传统古商道网、公路交通网、邮电通信网等形成了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共同的要素禀赋为选择集群方式开展区域产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依托原中央苏区的特色资源,实施区域集群战略,必须破除行政壁垒,通过政府联动促进企业、产业联动,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原中央苏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合作效率,进而依托特色产业体系,促进苏区全面振兴。

坚持实干振兴苏区。振兴苏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依托《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围绕区域战略定位,地方政府的实干应主要表现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围绕商务环境、政务环境、文化环境的优化,下大力气治理乱作为或不作为,下苦功夫营造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尊重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合理进行产业和城镇规划,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引导人、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促成以人为本的绿色崛起;应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理论和有益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推动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陈文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