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群众满意,为什么不容易做到?

詹立风 李明 陈晓东

2014年08月29日16:21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让群众满意,为什么不容易做到?

  不是群众要求高,不是群众问题“刁”,而是我们没有认清群众工作新规律

  要敢于揭短亮丑,把关注点聚焦到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把整改措施刚性化

  努力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最急”上见真情,在“最怨”上改作风

  编者的话:

  近期,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工作在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喜欢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群众工作为何越来越难做?群众不通情达理了,群众更“挑剔”了,对干部不领情了……这些都让一些基层干部大发感慨。新形式下的基层群众工作亟需走出“群众不满意、干部抱怨多”的怪圈。

  让群众满意,为什么不容易做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围绕群众满意这一主题,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国家治理》周刊编辑部邀请江苏省如东县、山东省莱州市、江苏省如皋市三个典型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谈谈各自的实践感言。

  是群众要求高,还是我们没做好?

  中共如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詹立风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对于一些干部提出的“群众工作难做、基层干部难当”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不是群众要求高,不是群众问题“刁”,而是我们没有认清群众工作新规律,习惯于用传统的强制性手段对待群众,对群众的需求了解得不够透彻,纸上谈兵多下马服务少,难以与群众心贴心。

  大门敞开:干部的工作方式要适应新变化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抱怨听不到真话、找不着问题、抓不住要害。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门”开得不够大,甚至“门”根本就没打开,群众的声音传不到,尖锐的意见听不到,群众的真正需求就摸不准。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序幕后,我们在工作上提前准备,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在“开门”、“开大门”上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实践。县人大牵头组织了“百名代表回选区”活动,先后召开座谈会96场,走访、回访群众1500多名,最后整理出了156条意见建议。县政协组织开展的“民主评议”活动,收到意见、建议达134 条,涉及7大类30个方面。县委组织部分赴县级机关、镇(区)、企业,广泛收集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的具体表现,共梳理出23条带有共性的意见建议。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对县级机关、镇(区)作风建设情况进行常态化的明查暗访,共查找和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的13个突出问题。

  能不能敞开大门、把门开大,对基层落实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知道群众要什么,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所以一定要把大门敞开,让群众进得来; 把心沉下来,认真听、虚心接受意见,让群众来评头论足,这样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并进一步集中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马作风”:真抓实干为民排忧解难

  基层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言行举止、点滴表现,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光能听意见、找问题还不够,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

  此次活动中,我们确定了一个贯穿始终的原则,就是服务民生,为群众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决不来虚的、不空喊口号。在全县范围内,我们拟定了一份“百千万”工程工作目标责任清单——“县级领导领办百件实事,机关单位优化千项服务,县镇干部帮联万名群众”,与之对应的是“马上办、马上干、马上落实、马上解决”的“四马作风”,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不拖沓。例如,危房改造、助学就业、医疗救助、惠民补助、结对帮扶、扶贫帮困等“八大核心工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最先考虑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往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多部门联动,给群众最大的实惠。

  实践告诉我们,做好群众工作说难也不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常换位思考,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靠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说话。真抓实干, 为民排忧解难,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满意度就随之提升,我们党员干部自然而然地就赢得了支持和信任。

  基层工作如何让群众更满意

  中共莱州市委书记 李 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对基层工作而言,必须从思想认识、制度机制、工作作风、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满意度。

  树立现代执政理念,明确群众工作“为了谁”

  只有明确“为了谁”的立场问题和“依靠谁”的力量来源问题,才会把领导职务看成为民服务的平台、工具,把“让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高标准,才会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证明,抛弃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大包大揽的做法,真正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现代执政理念,是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满意度的前提。

  创新制度机制建设,确保群众工作常态化

  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莱州市把注意力聚焦到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上,用问题倒逼工作的改进。2013年初,莱州市委市政府探索设立“市委让群众满意工作办公室”(下称“满意办”),牵头化解群众“不满”,让群众参与决策,实现让群众满意工作由临时性突击向常态化运行转变。“满意办”通过网络、电话、来信、来访等各种渠道收集民意,责成并督促相关单位解决问题;探索建立“群众不满意问题”月评机制,做到群众满意与否与干部考核挂钩。这种以群众满意为中心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与群众做朋友、为群众办实事。

  转变作风办好实事,力求群众工作长效化

  作风方面的顽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祛除,莱州市从教育养成、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各易腐败环节的监督力度,对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严惩不贷。此外,还要求领导干部定期深入村庄社区、项目一线,实行“双岗双责”,确保群众想法随时掌握、群众困难随时解决;组织市镇党员干部到社区、农村等基层支部报到,利用“八小时”之外参与基层组织活动,落实群众工作职责。

  增强公共服务合力,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化

  改变以往党委政府提供服务、群众被动接受的局面,搭建平台载体,把民声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部门,督促整改落实,将民意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依据,使制定服务政策更称民意、得民心。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性手段进行的具体式服务,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尝试与科技创新型企业、社会福利组织、慈善机构、志愿者队伍等合作,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服务,增强公共服务合力。

  群众是谁?我是谁?
       ——转换角色的基层工作方法论

  中共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晓东

  “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一句佛家禅语。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求我们转变角色定位,务实为民办事。

  把自己当群众,学会倾听呼声。群众呼声往往反映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想掌握第一手资料,自己必须培养朴实无华、熟谙农事的“农民”、“村干”特质,嘴里说的是“地方话”,身上带的是“土腥味”,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成家事,努力做到“五体投地”。

  把群众当自己,维护切身利益。对群众合理的诉求,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办实办好,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群众不尽合理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需求,进行换位思考,反思工作思路。

  把群众当群众,汲取智慧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善做科学发展的有心人,甘当小学生,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立足工作学,盯着困难学,围绕问题学,拜群众为师,读好基层工作的无字之书。

  把自己当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做好民生实事的“加减法”,努力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最急”上见真情,在“最怨”上改作风。在民生改善上多做文章,在群众少跑路、少负担、少烦心上下功夫,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从细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编辑点评:

  从如东县强调“四马服务”到莱州市成立“满意办”再到如皋市的“转换角色”方法论,地方领导干部找到了切合本地实际的“招数”和“套路”。有了路子好打拳、见招拆招解难题——无他,唯实干尔。一个以群众需求为出发、以群众满意为到达的实践命题,必然以实干精神贯穿始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国家治理周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