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姚桓:建立健全机制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2014年08月28日15: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由此,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问题在于如何落实?

应该看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仅仅为群众做几件好事,其内涵和意义要丰富、深远的多。它要求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转变领导方式,以服务作为党的自身发展与党的群众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这里,除了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外,最重要的是解决机制问题。机制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不是某一个制度要素或制度要素的堆积,而是制度的系统化和运行;它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办法和保证措施的工作系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单位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也做出不少努力,但大都停留在提出一般性要求和开展活动方面,以致成为“一阵风”,表现为“两个抛物线”:活动是“发动——高潮——回落”;群众心理是“希望——振奋——失望”。这说明,科学合理的群众工作机制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载体,以健全机制为抓手开展工作,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收长效之功。应当建立健全这样几个机制:

群众的利益和意见表达机制。有的党员干部存在困惑:为什么辛辛苦苦为群众办了这么多事,群众还不满意呢?关键是新阶段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都发生变化,如果群众工作和群众需要不对接,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把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和意见表达机制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通过座谈走访、民情日记、网络信箱、民意快递、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发挥党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公开基层党组织联系方式等办法,构建民主平台,关注民情、了解民愿。这里的关键是了解困难群体的要求和想法较多、情绪较大、甚至有“火气”的群众的意见。还要做到及时。例如,有的农村为及时了解群众意见需求,送每家农户“民情信封”,上面写好乡镇和区领导的地址并贴好邮票,农民只要写好意见把信封投入邮筒,第二天就会直接送到有关领导案头。这个“民情小信封”被认为是民意的直通车,突破中梗阻,迅速传递民意,让党组织真正了解农民所想、所需、所急、所怨,提供群众所切实需要的服务。

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存在差异。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建立整体利益优先同时又考虑、照顾个体利益的利益融合机制,从而妥善处理利益纠纷,引导群众共同努力为建设、改革作出贡献,在实现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建立利益融合机制,党组织、党员干部一要出以公心,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二要实现政策的精细化,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提高政策、措施的普惠性,尽可能使最大多数人受益。利益融合机制是“粘合剂”,可以有力地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解决问题和回应群众意见机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和回应群众意见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因此,这个机制可视为建设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地方成立“党员服务中心”,采取党员志愿者、整合社区和单位各种资源、引入社会资源等方式,为区内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使服务品质日益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还有的地方从农民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情况出发,设立“党员代理站”,群众有事找党员,党员自愿“跑腿”,代理群众办一些繁琐事务,不仅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这两个做法的共同点是,党员自愿与组织管理相统一,党员内在的自觉性与组织外在的督促性相结合,以组织化形式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在回应群众意见方面,有的乡镇街道从实际出发,成立“马上就办办公室”,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办公室是个处理群众意见的综合协调机构,实行首问负责和限时结办原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只要是属于办公室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立即办理,涉及其他科室的,立即引导群众到别的科室。“马上就办 办公室”挂牌后,群众反映意见、办事情更方便,机关人员办事拖拉、推诿的作风有很大转变。

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科学评价机制。党员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了?不能只由领导认定,更不能靠党员干部的“ 自我感觉”,归根结底要由广大群众来评判。在党组织领导下,采取有效形式,由人民群众评价党员干部的政绩,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标准;基层党组织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事关民生的具体事项和干部绩效考核评估等要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并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依据,这样做会起到有力的督促、激励和监督作用。这方面,北京有的地方创造了“四评机制”,即评镇党委、评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评党员、评选好村民。“四评”的核心是由广大农民评价村党支部、党员干部。通过“四评”形成“党群同心、干群合力,团结奋斗奔小康的”的喜人景象。

教育动员群众机制。党作为先锋队,担负着教育、引导群众的责任,所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教育动员群众的内容。长期以来,“思想工作加行政命令”的方法在动员群众完成党的政治任务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已显得过于简单。新的群众动员机制应强调两点:一是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不仅鼓励人们为完成任务做出努力和必要的牺牲,而且要更多地让群众 感受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亲身体验到此时此地(而非彼时彼地)的幸福。当幸福不仅是对未来的期盼而且成为群众当下切身的感受时,这种动员才能极大地焕发出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谈心、读书、报告、研讨、网上交流、参观访问、情景模拟、演讲辩论等方法。各种方法要取得成效,需要贯穿一个中心思想:与群众平等交流和互动。须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人民群众,是依靠真理的力量而不是权力的力量。现在,群众有文化、能思考,掌握信息多,思想活动变化快,对教育动员群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把群众看做学习、思考、实践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受教育的对象,与群众共同学习、思考,防止“我打你通”、“我念你听”;在倾听中了解群众思想情绪,在平等交流中引导;准确地、通俗地讲明基本道理,同时释疑解惑,才能取得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总之,机制是管全局管长远的。建立健全一整套群众工作新机制,使群众的利益能够及时表达;群众实际问题能够有效解决,意见及时得到回应,群众能够通过评价批评等方式监督党员干部,党组织也能够有效教育、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真正达到常态化、高效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走上新台阶。(作者为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闫妍)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