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区房降温:标本需兼治

陈 恒

2014年08月14日08:2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学区房降温:标本需兼治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分择校”等渠道都被严防死堵。“就近入学”的规定,本意是要杜绝择校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减少学生上学的家庭负担。这无疑是政府在推动教育公平、资源均衡方面作出的一项重要努力。

然而,原则上是堵住了“择校”的口子,却不料“择房”的门敞开得更大。对“哪个街道哪个小区哪栋楼房里的孩子可以进哪一所学校”的明确划分,让家长们只好根据“名校名师”的分布来选择房子位置,进而助推了“学区房”市场的一路升温。本意是为了杜绝因贫富、权力出现教育不公平的政策,最终还是陷入了另一种窠臼。

一种看法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整划片,使得房子不管在哪个位置都有机会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学区房”高烧不退,恰恰说明划片在这些地方尚未有效落实。可以说,“学区房”实际上是衡量划片是否科学合理的晴雨表。如果相关政策在一个地方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划片真正科学合理,特别是随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推进,“学区房”自然“退烧”。

按照这个逻辑,今后的招生方式,应适度扩大招生片区范围,确保在每一个招生片区内都有优质学校。相对于单校划片,要更多地推进多校划片,通过随机派位方式确定每个孩子的就读学校。也就是说,不论是住在“学区”还是“非学区”,所有孩子都拥有进入名校的同等机会。这样,随着规范“学区房”居住年限等条件标准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多校划片方式的逐步推进,“学区房”的炒作自然会逐步降温。

不可否认,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区房”降温。然而,通过调整划片方式,终究是治标之措,并没有触及导致“学区房”出现的根本,也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面对当前中小学办学质量差异巨大的情况,即使政府通过政策调整堵住了“学区房”,“以钱择校”等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也会以其他形式冒出来。所以,要根治“学区房”的病根,归根到底还是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提到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尽量缩小学校间的差异。“学校的水平都差不多了,也就不会去想方设法择校了。”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并不可行。学校有好坏之分,是教育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我们应该承认的常态。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并不应该走得太过,应该遵循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

当前,在实践层面,知名学校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合乎教育发展规律的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经验。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今年史家小学和府学小学与各自的“优质资源带动校”实现“一体招生”,两所名校的入学名额猛增了30%至50%;而在西城区,实验二小一口气收编了长安小学、广外一小、白云路小学等六所普通小学。这些小学变成了实验二小的不同校区、不同年级部,这些校园里的孩子已经实实在在变成“二小”的学生,与二小本部的孩子混编班级,享受着一样的优质教育。

在政府层面,对于公立学校,要尽可能均衡配置资源;对于私立学校,应该让家长根据自身的支付能力进行选择,不能用行政手段剥夺有条件家庭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否则,将带来新的“不公平”。

总之,限制“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分择校”“以房择校”只是治标,治本之策仍然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通过倾斜和鼓励政策,提升薄弱学校和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使学生不论家庭贫富,学校不论地段远近,都能够得到相对均衡的公共教育资源,享受公平的机会。如此,类似“学区房”这种教育与房产畸生的怪胎,终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新闻观察员 陈 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