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
唐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时代。与之相伴随的,是精神、智力和才气的迸发,一言以蔽之,是文化的空前繁荣。奠定这一切的,是具有雄才伟略和远见卓识的唐太宗李世民。考察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以及唐朝兴盛的历史轨迹,文化状况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所著《唐太宗治国风云录——盛世是这样治理的》(以下简称《风云录》)一书,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史实,带领我们重回那个恢弘的年代,在享受一次文化饕餮盛宴的同时,引发对当代文化价值重构问题的关怀与思索。
《风云录》共分三编:第一编集中阐述唐太宗以文德治国的治国理念,第二编总结唐太宗统治之制度层面的成功实践,第三编分析唐朝崛起强盛的文化因素(本文着重从这一层面进行梳理)。这样,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唐太宗的治国图景:德治和仁政构成了治国的核心理念,辅之以制度(经济政策、法律规范、文官制度等)和文化的支撑,犹如两个轮子驱动着大唐帝国这架庞大的马车不断前行。如果说制度是刚性的力量,文化则是一种“软实力”,发挥着夯实道德基础、凝聚民心力量、增进国家认同的重要作用。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的:“治国之道,最重要的是通过道德文明和法治建设形成核心文化和价值观,凝聚人心,团结社会。”
韩昇教授并非一个单纯的唐史研究者,其研究兴趣涉及汉唐史、魏晋南北朝史甚至东亚历史、佛教文化等多个领域。因此,在论证文化在国家强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时,作者的视线并未局限于唐朝一个朝代,而是将目光拉远,以历史主题和事件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从王朝兴衰更替中寻找历史的逻辑和规律,具有较强政治哲理性和历史纵深感。作者截取其中一个“历史的断面”——东汉末年至唐朝建立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认为在这四百多年的岁月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分裂的状态,诸侯混战、战乱频仍,隋朝虽然结束了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但却仅维持了39年的统治便告灭亡。在作者看来,无论是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国”时期,还是相对统一的隋朝,它们都未实现有效的统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国家治理的目标方向完全错了,横征暴敛、强兵黩武、失道寡助,政权丧失了合法性和正当性,陷入“国家意识形态崩溃所带来的信仰危机”。因此,建立强大而有效的国家统治,摆脱“历史的周期律”,首要的就是要构建国家的价值系统,复原破碎的伦理资源,重新整合社会,重拾百姓的信心和归属感。唐太宗敏锐地洞察到王朝更迭的历史教训,在掌权之初就开始致力于文化建设,为自身统治提供正当性,以构建帝国强盛的伦理基础。
在《风云录》中隐含着这样一个衡量国家文化繁荣程度的标准:它的文化是多元的,多种文化形态百花齐放、和谐共存,同时又具有一套核心的价值理念,发挥着凝聚、统和的作用;它是开放的,能够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强壮自身,同时又是自足的、自信的,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能够向外输出对人类有益的价值,产生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围绕这一标准,作者条分缕析地对唐太宗文化建设方面的观点及策略进行了细致阐述——多元化的文化政策、塑造核心价值观、注重教育等等,并通过大量的事例,还原了这些政策发生、提出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历史和思想的紧密结合。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是封建王朝统治者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后,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一举奠定。但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各种文化的碰撞也日益加剧。特别是唐朝的统治疆域不断扩大,逐步将不同民族的政权鲸吞进来划入帝国的版图,如何对待异族的文化,显得至关重要。在作者看来,唐太宗对待异族文化的态度超乎异常的开明、包容,不但承认各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独立性,而且大胆吸收异域文化的有益元素为我所用。在论述这一观点时,作者不取宏大事件,而取牵涉国家文化政策的一些小事件,以全新的视角来分析,给人以崭新启迪。比如,从贞观二年朝野上下关于音律的大讨论,唐朝妇女高发髻、收腰紧身上衣配饰忍冬花纹的装扮,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卧具坐具,唐朝的音乐舞蹈等诸多历史的细节入手,揭示唐太宗采取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政策,展示唐朝文化多元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色。
文化的活力来源于多元多样,但多样性便蕴含着歧见,意味着道德共识难以达成,社会容易陷入纷争无序。这就涉及唐太宗文化政策的另一维度——树立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各种历史掌故、烈士名臣事迹、君臣问答等,信手拈来,从中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忠诚诚信、公平正直、勤俭节约、尊师重道等,集中阐释唐太宗所树立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种写法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演义小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娱乐性,但又不乏洞见。比如,在谈到文化的凝聚黏合作用时,作者指出,要把充满矛盾的社会拢起来,缺的是凝聚力,就是让大家坚信不疑,并且愿意集合在一起为之奋斗、坚守和捍卫的目标原则,在国家治理上,它体现为道德和法制、诚信和友善;在谈到诚信问题时,认为弘扬道德关键在于重建人与人的信任关系,而在全社会建立诚信,首先要从政治诚信做起,以良好的政治风气推动社会道德的建设;在谈到俭约问题时,认为皇帝和官员一旦追求奢华,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而会演变成重大的社会危机,因为奢侈一旦成为风气,就很难克服,引发民愤甚至社会动乱,等等。这些观点既是对唐太宗治国智慧的集纳总结,同时也隐含着作者自身的立场。
值得提及的是,对于唐代的文化,作者从不吝惜溢美之词,“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文化的盛大局面”,“大有气吞山河、包容寰宇的气概”……等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以唐朝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热爱和高度自信。就世界文明史而言,中华文明是始终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其关键就在于中国人的独特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形成一种融化在民族血液中的强大而具有韧性的精神力量和不可摧毁的自信。作者断言:“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强大的世界帝国,都是在吸取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出现的唐朝盛世,也是在充分吸收汉族及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的。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的盛世,没有一个是在彻底摧毁传统文明的废墟上建立的。因此,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养分,是构建盛世的重要基础。”
“研究历史不是要走回去,而是勇敢地迈向未来”,这句话暴露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好的作者,总是通过严谨的写作方式,把历史经验、社会关怀和个人感悟等融入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最终以学术的方式呈现出当下时代的问题和紧张感,引发人们的追问和思索。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如何在多元环境下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传统文化曾是中国老百姓的信仰,但这种信仰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断被削弱甚至摒弃,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从容不迫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凝聚力,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付之阙如。或许,在作者的意识里,答案并不在历史中,而在人们关于历史的领悟中去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