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廉将”本色——从“导弹司令”杨业功纪念馆感悟艰苦朴素的品行

2014年08月07日11:0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廉将”本色

一位将军为何牵动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一座纪念馆为何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走进杨业功纪念馆,凝视朴素的“三件宝”,聆听寒酸的“数字家产”,人们感受到一名共和国将军清廉为官的磅礴力量。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杨业功的一生,家居行止一切从简,物欲追求淡泊如水,这正是治国齐家的成功之道,更是为官做人的清廉之本。有了它,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

从“搪瓷碗”到“台灯座”,折射将军内化于心的俭朴习惯,让人在感怀中涵养节俭之气

为共和国锻造倚天长剑的“导弹司令”,在物质方面却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淡泊。

将军的旧居简陋得像一张过了时的黑白照片,细观之,让人潸然泪下,更令人肃然起敬。

门窗破旧,墙壁斑驳,床是30年前用4个大木箱拼成;餐桌、衣柜全是20年前自制的;一只浅蓝色的搪瓷碗,从排长到将军用了30多年;一个旧乒乓球拍安上灯头、插座和开关就成了“台灯座”,绑在拐棍上,上下调节自如。

“这是将军的家吗?”看着这份“数字家产”,参观者一遍遍问讲解员。

一个周末,黄山学院几名大学生走进纪念馆,他们很难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小餐桌上,静静地摆着那个搪瓷碗,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说:“在乡下都很少见到这种碗了,怎么可能是一个将军的家当?”

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学生拿起手机拍下图片,传到微信上,还特意加上了标题:“将军用的碗,你信吗?”短短几分钟,就收到10多个否定的回答。

然而,当他们往前走上几步,一幅照片让所有人惊呆了,满腹质疑化成一脸热泪:病中的杨业功,穿着一件掉了扣子的旧棉袄,坐在用了20多年的小餐桌前,面前摆着那个浅蓝色的搪瓷碗,一个蛋糕,几碟小菜,这是将军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那位女学生流着泪,翻拍下这张照片,再次上传微信,写下这样的话:“这是将军的碗,难以置信但千真万确。敬礼,最可爱的人;敬礼,最可敬的将军!”很快,跟帖多了30多个“赞”。

从军营到地方,从一座城到全中国,感动在悄然传递,思索也愈发深刻。

当今社会,一些人热衷于个人享受,追求奢华生活,住房不厌其大,车子不厌其贵,菜肴必选高档,穿戴必是名牌。然而,杨业功却说:“生活简朴一些、平淡一些,欲望就会少一些,烦恼就会远一些,就能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坐着轮椅来到纪念馆,看到将军简衣素食,清贫自乐,老人几次语噎:“战争年代缺吃少穿,勤俭节约倒是不难,但在物质充盈的今天,尚能如此殊为不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军队的优良作风还在!”

清正廉洁,在不少人眼里是个标准,但在杨业功那里,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秉持多年,至死不渝。

从“旅行箱”到“三件宝”,领略将军简捷高效的工作作风,让人在激奋中秉承优良传统

“军人生为战,廉将不可敌。”这是人们对杨业功的评价,话语中充满崇敬之情。

纪念馆里,衣柜上放着两个满是划痕的旧皮箱,看起来并不显眼。一次,杨业功的妻子杨玉珍走进纪念馆,一看到皮箱便泪眼婆娑,哽咽着向大家讲述起来。

杨业功经常出差,有时说走就走,家中常备两个旅行箱,一个装满了衣服、鞋子和生活用品,另一个装满了书籍和办公用品。每次出差回来,杨玉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两个箱子重新整理一遍。

杨玉珍说:“我总感觉老杨没走,说不好啥时候就会提着皮箱出差去。”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眼眶湿润。人们懂得,旧皮箱装的不仅是衣服书籍,更是一名将军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秉承。

纪念馆中央,还陈列着另一个老式皮箱,里面放着绿色军大衣、水壶和方便面,这便是杨业功的“三件宝”。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出差下部队,就不会耽误时间了。

一句话,道出杨业功“打仗高要求、生活低标准”的精神境界。从当作训处长到基地司令员,“三件宝”一直跟随着他南征北战,留下无数感人故事。

常年钻山沟,经常吃泡面,时间长了,杨业功还琢磨出“最优流程”:快到吃饭时间,先安排一人先行一步泡上方便面,自己带人继续勘察阵地,等他赶到,面已泡好,吃完就走,赶赴下一个点位。虽然很累,但大家铁了心要跟着这样的将军出生入死。

今年春节,84岁高龄的老人黄霞思,坐着轮椅,带上一碟红烧猪蹄,放在杨业功的雕像前,流着泪喃喃自语:“杨司令呀,这是您最爱吃的菜,您尝尝吧。我年岁越来越大了,趁着还能动,多来看看您!”

黄霞思是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招待所的老职工,在招待所做了十几年的饭,他说:“杨司令员吃饭很简单,接待提倡‘禁酒、减菜、少陪同’,有几次菜上得多了,他就跑到厨房来,让我不要再做了。”

北京的一位歌剧导演几次走进纪念馆,次次端详着“旅行箱”“三件宝”。在她眼中,这是一件件无比完美的艺术品,是一种高尚的化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弥足珍贵。

从“立标杆”到“树镜鉴”,延续将军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范,让人在感动中永葆清廉本色

“我家四口人,都拿工资,我的月收入3000多元,家庭月收入6000多元……”纪念馆二楼一角,滚动播放着杨业功在病床上写下的最后一份述职报告。

一份家底,亮出了正气、亮出了党性、亮出了境界。人们驻足于此,凝视滚动的图片,默念一个个数字,将军音容犹若眼前。

从一座军营到全军部队,从一座城市到整个中国,人们呼唤杨业功,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们是在呼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呼唤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的弘扬,呼唤共产党人廉洁本色的坚守。

追随将军的脚步,军民同举清廉之旗,孕育而生的一项项措施、一件件善举,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巨大能量。

习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见贤思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二炮兵部队坚决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广泛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杨业功”活动。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持续10年开展学习杨业功活动,党委“一班人”坚持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服务基层、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整改落实、带头勤政廉政、带头推动发展”的“六带头”上抓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坚持坐拼车、吃碰饭、蹲班排,有时干脆“自带干粮去办公”,官兵拍手称好。

黄山市委把杨业功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干部接受廉政谈话前,必须到纪念馆接受教育,写出体会。市委领导10多次走进纪念馆,感慨地说:“以杨业功为镜,经常照一照、比一比,常想为官之德,常思清廉之道,长此以往,做人就有底气,做事就会硬气,做官充满正气。”

领导率先垂范,黄山市机关干部走村串户带足“四个一”:一盒方便面、一个咸鸭蛋、一包榨菜和一瓶矿泉水,不给基层添麻烦。他们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的,是巨大的能量。

杨业功唤起了人们为党、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豪情!纪念馆里,网络上,人们纷纷留言表达敬仰之情:“一盏灯、一个碗,寻常之物却承载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有杨业功这样的将军,富国强军的征程一片光明”。

这是将军与百姓的共鸣。在这共鸣中,蕴涵着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的灵魂。(李永飞 吴天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