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为“校训的故事”点赞——“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综述

2014年07月29日11:1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为“校训的故事”点赞

踏进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学子们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刻于石碑之上、悬挂于礼堂中央的训诫——校训。

“知行”“实事求是”“同舟共济”“求是创新”“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或质朴,或简约,或凝重,看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

光明日报从4月25日起推出了《校训的故事》专栏,寻访报道一批知名大学“校训”背后的故事,通过讲述“校训”的由来、传承和发展,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弘扬其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截至7月28日,专栏已刊发25所知名学府的“校训故事”,故事中的人和事引起了高校师生的共鸣,使校训进一步成为引领和激励师生奋进的正能量。

“应当为光明日报推出的《校训的故事》点赞!”在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光明日报28日举行的“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表示。

校训,让校园故事叠加一份厚重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校训传达的是一种大学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最炫目的一页,无形与有形,精神与学术,信仰与遐想,执着与从容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校训不应该是几句简单而刻板的文字,而是由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组成。”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勇华深有感触。

“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校训表达的最初典故,二是不同时期的师生在校训引导下的生动实践。”同济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建平直言。

“20世纪50年代初,双眼已经完全失明的陈寅恪先生,仍然坚持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课。无法自己书写,便用口述的方式,逐字逐句请助手记录,历经十余年,最终在75岁之际完成了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以如此坚韧的方式笃行学术理想的诸多学人,正是中山大学的风骨和灵魂。”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动情地说。

“爱国荣校,这四个字带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分量。交大110多年的历程中,无数校友用他们的一生诠释着这四个字。蔡锷打响了反袁的第一枪,茅以升设计了由中国人造的第一座大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开辟了‘两弹一星’历史新纪元。一生以国家为重,公而忘私;以科学为重,不计得失,研学至深,成就斐然。这就是交大人对‘爱国荣校’最高境界的人生诠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表示。

校训,正是一所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是师生的“价值尺度”与“精神导向”。

历史“基因”: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校训墙、校训石、以校训命名的楼宇、路名,这些与校训精神相互交融,不仅仅是一种追寻与回忆,还是呼唤,是传承,是发扬,更是学子们共同的精神旨归。

在复旦大学,校训固化为学校重要的文化符号。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告诉人们,学校已将复旦中文版校徽进行了徽标注册;把校训正式写入2014年《复旦大学章程》和《学生手册》《教师手册》,人手一份;新生入学通知书上将校训印在最醒目的地方,让新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感悟校训精神;将校训纳入到学校视觉VI系统,作为名片、ppt、展板等模板的要素。

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健表示:“老校长张伯苓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日新月异’则是‘每个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个解读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把‘公’理解为在国家层面不断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把‘能’理解为在个人层面涵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德,培养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公能’校训便可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

庄重的毕业典礼,会让每个中大毕业生都铭记一辈子。从2007年开始,中山大学将诵读孙中山所做的毕业训词加入到仪式中。毕业训词与校训精神一脉相承——“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毕业季,邀请杰出校友出席毕业典礼,与毕业生分享他们“笃行”校训,感恩社会,服务国家与人类的实践与体验。正如中大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所言:无论是“校训”,“祖训”还是“家训”,他们都是长辈对于晚辈的深切希望和谆谆教诲。

践行:让校训深入学生灵魂深处

“一所大学的校训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学校的历史中逐步积淀和凝练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郑水泉娓娓道来,校训是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直观表现,是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载体。

在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炜看来:“对大学校训中蕴含精神的解读与丰富,是培育高校青年学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在北京师范大学,搭建了志愿服务、心理健康、书香校园、学术科研等交叉纵横的校园文化复合体系,使得广大师生真正以校训精神为鞭策,养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以及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南开大学,学校把实施“公能”素质教育确定为办学基本战略,提出要推动实现“三个转变”: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在教育内容上,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素质”;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

在天津大学,每年开展的“校史演绎大赛”,设立以学校历史人物命名的“宣怀班”“含英班”“天麟班”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面向社会举办“海棠季”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开展“天大故事”的征集活动,支持开展院系史挖掘整理工作,让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

在武汉大学,把校训融入《武汉大学校歌》《武汉大学师德铭》、录取通知书、武汉大学主页等文化品牌之中。学校还通过大型校园话剧《西望乐山》的公演,让大学校训精神有效传播到社会,为社会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

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表示,要进一步探索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赋予校训精神新的时代元素,让广大师生对校训精神内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增强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记者 靳晓燕 甄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