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京报:警惕“实权派”在车改中“二次腐败”

叶青

2014年07月23日09:17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新京报:车改阻力来自“有车者”与“车改区”

  “5813”车改方案出台后,要警惕某些“实权派”一手拿车补,一手塞发票,或一手开着私人私企赞助的车。而它所体现的“适度车补”“仅覆盖公务交通”,也理应被民众和官员理解。

  半年前,我曾经预言:车改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有公车坐者,一方面还来自于车改区。记得一次在央视新闻台“新闻1+1”栏目做节目时,白岩松还对我说了一句话,让坐公车的人设计车改方案,是没有用的。而今“5813”车改方案推出,阻力还将来源于此。

  警惕车改后“实权派”因车失足

  对于“5813”方案,没有公车可坐者皆大欢喜,不论其官有多大。而就算在“5813”车补的基础上再增加30%到50%,有公车坐的都嫌少,不论其官有多小。科长应该不算大官吧,但在有些县里照样有车坐。

  同样,“5813”在一些“车改区”估计也会遭遇阻力。据我所知,在各地车改试验区中,处级干部的车补,最少的是2500元,最高为3100元。现在最多为1200元,一般是1040元,相差不小。

  我担心的是,现在对此轮车改表示不满的声音中,最多的就是这个群体。他们说,车补这么少,以后可去可不去的地方,就尽量不去了。你想想,一个处级干部一个月的车补为1200元,一年即14400元,相比之下,原来相对固定使用一辆公车,有些地方、部门一年的正常开支就动辄超过10万,若再加上领导私用,费用更高。如今仅给十分之一左右,一些有公车者难免觉得“委屈”。于是乎,车改之后,在这样一批“实权派”中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一是一手拿车补,一手塞发票。作为一处(科)之长,处理起与自己私车有关的发票,总会是方便一些。而这也需要通过财务、审计、监察等关卡,加以杜绝。过去这样做可能不是什么大事,现在拿了车补再这样,就不仅仅是违纪问题了。

  二是一手拿车补,一手开“私车”“私企车”,即不是自己购买的私车,而是有求于他的私人与私企借给他的车。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各单位监察室要多做一件事——登记干部的私车情况,如果开了新车,干部必须更新登记,说明是自己新买的车。否则可以视为私人或者私企借的车。车改方案中提出,要鼓励干部群众举报官员借开私人、私企车的情况。其实只要一查车牌就知道真正的车主是谁。一旦查出是借来的私企车,就应视为受贿,以当地同样排量的车一天的租金来计算受贿金额。大家不要“因车失足”。

  适度车补应得到官民共同理解

  最新车改方案公布以来,大多数民众是支持的,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发放车补的方案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实属不易,一是由于车补金额符合去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规定。一方面是适可而止,另一方面是只补贴“公务交通”。“私务交通”不在补贴范围之内。

  二是与已有的车改区的车补形成巨大的反差。也就是800元与3100元的反差。当然,还是有老百姓认为一块钱都不应该补,按照规定,副部级以下的官员本来就没有车坐。对此,有关方面也要做些解释性的工作。

  老百姓对车改方案的理解与部分有车官员不满的并存,我是始料不及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既得利益是多么难以割舍,不论是原来可以随时私用的公车,还是高得离谱的车补,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既得利益。当时每个车补较高的地方车改方案出台时,我都曾表达我的顾虑:车补只有高不能低,将来中央的规定低了怎么下调?中央车改方案只用了两个斩钉截铁的字:“规范”。希望这两部分的官员能理解与支持。

  其实车补的高与低都是相对的。方案中一再强调,车补只是补充公务出行的不足。我的理解,一是在各月之间,公务出行有多有少,两月综合,就相互可以对冲。二是不可能覆盖你的私务出行,如果覆盖你的私务出行,那就是真的成为官员的一笔“福利”了。三是车改的目标不是说每一个官员的公务出行都是轿车,官员坐公交车、坐地铁,不仅是中央鼓励的,也是公众期待的。鼓动绿色出行的是官员,而很多官员却不与民同坐地铁、公交,这是个奇怪景象。

  我相信,车改之后,非轿车出行的官员会越来越多。也相信官员拿了车补之后,会考虑采用更为务实的方式出行,而不是一两百米都要有车,“非车不出”。官员要自己拿包、自己倒开水,也要自己走路回家。

  □叶青(公车改革专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