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海予 秦安: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责任

2014年07月22日13:2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国家层面,要开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舒张一体之两翼,加速双轮之驱动,就必须通过“任势”的战略清晰,“担当”的历史重任和“破局”的重要抓手,有效履行国家责任,才能形成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良好发展态势。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安全界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创造网络空间的美好未来指明了奋进大方向、发出了时代最强音!置身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大潮,也需要我们站在更高层面、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革命豪情和“事理看破胆气壮”的科学精神,认清大势,透析问题,把握规律,躬身实践。

一、“任势”——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大势所需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维护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关键在于任势制权,真正做到“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当前形势看,有三大发展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一)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当今世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加速向网络空间位移,“软要素”的国家利益加速向网络空间汇聚,国家安全的战略空间也加速从陆海空天向网络空间拓展。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势必建造一个“一切皆由网络控制”的未来世界;网络空间的快速成长,势必催生“谁控制网络空间谁就能控制一切”的制权法则。陆海空天的一切活动,终将受控于网络空间;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终将由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所主导。网络空间作为人类的第二社会空间,在多维的国家安全战略空间中已是上位的主宰者。一方面,霸权主义在地理空间攫取显性战略利益的限制越来越多,在网络空间攫取高价值的隐性战略利益的通道却越来越便利,网络空间国家战略利益的流失,不能因没有察觉就不去捍卫;另一方面,政治领域的“颜色革命”暗流涌动、经济领域的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社会领域的网络事件频繁发生、军事领域的作战方式加速转型,也都是网络空间对传统领域安全问题的催化与变异。可以说,脱离了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安全,无异于刻舟求剑式的守旧妄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是对网络空间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时代方位最准确的阐释。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网络空间安全,把网络空间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去捍卫,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诉求。

(二)建设强大“网军”已成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必然选择

“舒特”、“震网”攻击系统从网络空间渗入物理空间的实战运用,标志着海湾战争以来精确弹药主导的所谓不伤及平民的“文明战争”,将再一次被网络病毒主导的没有硝烟的“文明战争”所取代;世界主要大国大力发展网军的事实,标志着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主导的现代战争,将逐步让位于网军主导的未来战争。3月4日美国国防部最新颁布的《四年防务报告》,首次公开提出要“建设133支网络部队”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13支“国家任务部队”、8支“国家支援部队”、27支“作战任务部队”、17支“作战支援部队”、18支“国家防御部队”、24支“国家网络防御维护部队”、26支“作战指挥与国防部信息网络防御部队”。没有国家性质的网络攻防力量,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都将面临个体与国家意志的不对称较量,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就是空谈。19世纪来华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麦高温曾感叹当时的中国说,“中国人并非弱夫,只是没有组织起来。”捍卫21世纪的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仍然需要加紧组织起来,整合各种战略资源,形成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力量,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

(三)产业升级换代孕育着夺取网络空间安全主动权的历史契机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升级换代已经蓬勃展开,网络泛在化、数据集中化、软件碎片化、应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新的体系结构、新的核心技术、新的应用模式正在各个领域快速推广、快速扩散,呼唤着新的安全理念、新的防御技术、新的管理范式应运而生。在技术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关头,具有操控我国网络安全能力的老“八大金刚”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具有决定我国未来网络安全能力的行业新贵正在陆续登场,如果真能“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克服信息安全技术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安全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应用的惯性,利用好中国市场需求大、信息产业规模大、集中力量能办大事的优势,走出多年来受控于人的被动局面不是没有可能;如果牺牲安全求效率、牺牲安全求发展甚至牺牲安全求政绩,新一轮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仍会陷入“越是新技术、越是新应用、越是发展快、越是不安全”的怪圈,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也仍将难以打破旧的格局。安全寓于发展之中,机遇藏在挑战背后,身处产业与技术的发展拐点,需要发挥审时度势、把关定向的战略定力,用科学的认知把握难得的时机,在难得的时机作出科学的决断。

二、“担当”——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历史重任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责任。网络空间的国家责任,不是他国战略的简单模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谋求世界霸权,也不谋求网络霸权,网络空间的中国责任将与“和平发展”、“强国梦”的战略主张一脉相承;网络空间的国家责任,不是部门责任的线性叠加,网络空间存在着大量“有部门利益、无国家责任”的盲区,而盲区往往是国家责任的重点;网络空间的国家责任,也不是现有责任的虚拟延伸,当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战争方式都处于深度转型之中,部门职能、社会活动开始大规模向网络空间迁移,更需要担当国家责任的预先设计、预先布局。

(一)把网络空间作为国家新兴战略空间来经略

网络空间是国家发展的新兴空间,是大国博弈的崭新舞台。厘清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责任,首先需要把认知的逻辑起点,从过去单设备、单系统、单网络、单领域的单点安全思维转向国家新兴战略空间的整体安全思维,从过去日常管理要求下的运营安全思维转向战争对抗条件下的攻防安全思维。要像经略海洋、经略太空一样,经略网络空间;像维护陆海空天安全一样,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明确安全边界,设置安全门槛,监视安全威胁,防御侵犯行动,力争把国家遭受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二)把降低网络空间脆弱性作为寻求发展的硬性指标

网络空间是由多个层次、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活动构成,所有的安全威胁也都源自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活动中无法穷尽的漏洞,以及各种漏洞关联信息系统、各种信息系统关联物理设施带来的脆弱性。网络空间脆弱性的增长远大于可控性的增长,我们的已知也远大于我们的未知,“越关联、越依赖,越依赖、越脆弱”是网络空间安全隐患的宿命。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要把降低战略脆弱性作为推进网络空间发展的重要指标来对待,在安全与发展的平衡点上作出正确抉择,把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脆弱点一个一个找出来,一个一个分解开,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行业、落实到组织,确保国家网络空间脆弱性处于可知、可控、有底的状态。

(三)把自主可控作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出路

网络空间是人造的社会空间,用谁的技术去建造谁主动,遵循谁的规则去建造谁主动。自主不一定安全,不自主一定不安全;早走自主可控之路早主动,不走自主可控之路总被动。网络空间的安全责任属于国家,网络空间的战略利益却分属于各个领域、各个部门。走自主可控之路,已不是某个部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的自觉探索,而应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志,在政策导向、技术创新、产业布局、行业试点、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拿出一系列有效举措,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与全球化的开放融合中坚持自主、形成特色,逐步掌握安全与发展的命脉。

(四)把培养造就世界级网络人才群体作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保证

高技术战争中的精确弹药“一弹能顶千机万弹”,未来的网络战争“一人能挡千军万马”,网络战的核武器是人不是物。“两弹一星”长期担纲着我国的战略家底,关键在于有一批像钱学森那样矢志报国的世界顶尖级科学家。要实现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重大转变,关键在于要有世界级的网络人才群体。“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域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呼唤、民族呼唤。只有国家责任的驱使、国家意志的感召,才能吸引顶尖的人才奉献于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伟大事业。我国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多,出国就业人员多,具有良好选才用才条件,应综合运用政治待遇、经济条件、创新政策、市场准入等多种手段在全球吸引、招揽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回国创业、工作,注重运用那些掌握网络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资深专家,注重选拔那些在残酷市场技术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新锐,注重培养那些掌握破坏性、革命性技术的青年才俊,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世界级人才群体干出引领时代潮流的伟业。

三、“破局”——改变网络空间安全格局的重要抓手

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上已经落后,面临着“补课”与“超越”的双重任务。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除了加大“统”的力度,汇聚各方力量,更需要在统筹一切的前提下“抓住要害不顾一切”,把战略着力点放在改变网络空间安全格局的现实举措上。

(一)采取超常之举保卫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电力、电信、金融、能源、交通、海关、国防等行业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既是信息时代国家经济社会有序运转的“神经中枢”,也是战争状态下对手重点打击的战略目标。信息化越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依赖性就越高;依赖性越高,与之相伴的安全脆弱性往往也越大。海湾战争的变革,始于美国空军上校约翰·沃登“把敌方看作一个系统”的新认知;未来战争的变革,也将续写于“把敌方看作一个网络”的新认知,首轮攻击以空战为主的作战样式将让位于“舒特”、“震网”等网络攻击系统为主的“三无”(无人、无声、无形)作战样式。如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处于无防状态、处于无责任状态,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绝对不亚于战略要地不设防空雷达、防空导弹。我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属于国有,组织实施网络空间的战略防御先天具有一定制度优势,应加紧明晰相关职责,赋予使命任务,不能等到灾难来了再去寻找“诺亚方舟”。

(二)加快“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

信息产业的蓬勃、有序、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头羊”的引领,也要有信息产业生态链的支撑。“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创新,产品创新累积为产业创新”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科研成果转化难、创新产品应用难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老障碍,而没有转化的技术创新在快速迭代发展的信息产业中无异于白创新甚至伪创新。美国学者马克斯·布特总结近500多年来技术对战争革新的历史作用时,曾意味深长的讲到“美国的秘密武器不是隐形飞机,也不是‘捕食者’无人机,而是负责开发这些武器(以及很多其他工作)的机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它显示了一个政府部门应如何通过投资大学、智库和私人公司的高风险项目,来全力推动创新”。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新发展,亟待“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运用好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真正把国家资源用在催生创新力上、把市场竞争活力用在引爆创新力上,“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

(三)加快整合发展国家网络空间力量

在地理空间,西方霸权国家长期信奉“绝对安全”的安全理念,我国则长期受制于复杂地缘环境,追求积极防御下的相对安全;在网络空间,霸权国家遭遇“没有绝对安全”的现实困境,我国受制于技术产品不自主,面临“绝对不安全”的被动局面。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最终要用技术手段去解决,国家利益拓展带来的问题最终要用国家力量去捍卫,游击队、各自为战、自守门户都解决不了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问题。维护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应立足确保相对安全的现实目标,着眼打赢未来网络空间的人民战争,加快整合建设一支军民融合、攻防兼备、平战一体的网络力量,构筑起捍卫“信息疆域”的网络长城,打造担当网络空间国家责任的民族脊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建成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充满信心、矢志不渝,坚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牵引下,能够用中华民族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双手创建出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世界发展的网络空间!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