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勇摄影报道
71岁的老人满都拉家里的地上、桌上到处摆满了布鲁,随意拿起一件,他都可以详细说出来历。然而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却十分忧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布鲁的生存空间日趋萎缩,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甚至有流失的可能性。”
“我家有个布鲁研发基地”
布鲁,蒙语意为投掷,是蒙古族在漫长的游牧、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明的一种工具,可以用来狩猎、放牧和防身。每到蒙古族的喜庆节日,他们会举行投掷布鲁比赛。
投掷布鲁运动在内蒙古通辽、兴安盟、赤峰、呼伦贝尔和东北一些地区最为流行,比赛分掷远和投准两种。各地的布鲁长度、弯度、重量都不一样,甚至每个人投掷时拿的布鲁都各不相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过去在民运会上只能作为表演项目,不利于作为竞技体育加以推广。”满都拉认为,在新时代,布鲁的传承发展必须依托竞技体育,这就需要统一布鲁的尺寸、重量标准,同时制定标准化的比赛规则。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满都拉开始设计标准化的比赛用布鲁,他走遍全国所有拥有打布鲁传统的地区,搜集了成百上千支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的布鲁,研究重量、弯度、长度等一系列数据,用于设计制造规格统一的新型布鲁。“任何博物馆收集的布鲁都没有我收集的多,我的家既是一个布鲁博物馆,又是我的布鲁研发基地和生产车间。”满都拉自信地说。
成功推广标准化布鲁运动
统一规范说起来轻松,但研发之路谈何容易。木头材质,即使尺寸相同、品种相同,也无法达到重量的完全一致;塑料材质随着温度变化,材料软硬程度也随之改变,影响飞行稳定性;玻璃钢材质又受加工工艺限制,很难达到重量的完全一致……
满都拉最后发现,用多层胶合板制作的布鲁从出手角度、空中飞行轨迹、稳定性、旋转速度以及飞行第二阶段飞越上升与落地等技术数据均能达到设计要求。经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界专家学者的鉴定评审,这种新型布鲁获准成为内蒙古那达慕和全区民运会的正式比赛器材。此后,由满都拉呼吁指定的掷远、投准两种比赛标准开始应用于自治区各级各类比赛中。
自古以来,布鲁都是蒙古族男子的运动。为此,满都拉专门研发了女子400克布鲁标准器材。“布鲁造价低廉,对比赛场地要求不高,比赛评分标准也十分简单,既具备趣味性又具备竞技体育的激烈性,我相信许许多多的人只要玩过布鲁,就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这项运动!”
退休10余年间,身离职心不离岗的满都拉依然四处奔波,推广他的标准化布鲁和布鲁运动。201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他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鲁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满都拉正在申请将布鲁列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一遍遍地翻看着申请书的满都拉很激动:“我的梦想就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布鲁,让更多的人了解布鲁、认识布鲁并参与其中,今天,我向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相关专题 |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