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俊强
井下休息时,大学生采煤队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本报记者 潘俊强摄
进入一线作业,为矿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还负责在整个矿区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和新经验,比蹲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过瘾多了。
——刘辉
我们这些来到采煤一线的大学生,还是想在煤矿上做科研,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真正地应用到采煤一线。
——吴振华
微山湖畔的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有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采煤队,现有成员26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2人,本科学历的4人,大专学历的20人,平均年龄25岁。自2011年8月成立以来,他们不仅创造了全矿日产5000吨新纪录,设备完好率达100%,更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纪录。他们不仅代表着新时代矿工的形象,更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每天早上6点,大学生采煤队队长吴振华和他的队友们早餐后都会到会议室开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布置当天的任务和其他生产注意事项。
早会结束,吴振华又带领队员在由矿工家庭的“全家福”照片组成的平安墙前宣誓。吴振华说,虽然大学生掌握不少处理紧急情况的知识,但生命大于天,每天看看照片墙上的全家福,想着家里人的牵挂,安全工作就更好做了。坐罐笼,徒步,再坐猴车到达采煤工作面,这里将近30摄氏度,再加上湿度比较大,又闷又热。他们就在这里,一干就是8个小时。
大学生采煤队每天三班倒,保证24小时连续生产。作为采煤队的新生力量,他们创造了王楼煤矿日产纪录,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采煤深度不断增大、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的条件下,没有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和工伤事故,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
王楼煤矿的矿长肖庆华说,如果只是让大学生来采煤,显然是大材小用了。除了在一线采煤,增加一线工作经验,大学生们还承担着科研任务。
大学生采煤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共实施小改小革项目19项,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30条,受矿表彰并推广实施的小改小革项目和合理化建议6条,去年在全矿采煤技术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一名,被评为“金牌班组”。
刘辉是读完采煤专业的研究生才来到王楼煤矿的,是这支大学生采煤队里学历最高的人。 “来到王楼,加入大学生采煤队,进入一线作业,为矿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还负责在整个矿区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和新经验。”刘辉很有成就感地说,“这比蹲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过瘾多了,和同事们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应用到矿上,感觉矿上对我们很重视。”
“采煤一线既是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是我们搞科研的地方。”吴振华说,大学生采煤队还实施“每日一题”制度,即在每个星期二,在会议室黑板上抄写下个星期的学习七道题,由主管技术员对班组成员进行讲解,并在下个星期二对上星期学的七道题进行抽查提问,以使大学生采煤队在一线获取经验的同时,能够源源不断地学习到新知识,保持创新的源泉和活力。
“在1000米的地下采煤,每天都要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来确保采煤的安全,对于我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充满了挑战,我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吴振华说。据肖庆华介绍,吴振华曾经多次被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机关看中,想把他调到集团机关工作,但都被吴振华婉拒了,他还是想在采矿一线干,搞科研攻关。“其实,不光是我,凡是能在当初选择王楼煤矿,选择下煤井,进一线的,我们就真的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们这些来到采煤一线的大学生,还是想在煤矿上做科研,将自己习得的知识和技术真正地应用到采煤一线。”吴振华说。
相关专题 |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