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100个人的中国梦·传递基层正能量)

邢建民:老邢的团圆梦

5年来,他为600多个家庭义务拍摄全家福

本报记者 姜 峰

2013年02月08日09: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5岁的邢建民,刚刚从西安市户县采风归来。这次,他为农村好几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拍摄了“不完整的全家福”。5年多来,他已经为600多个家庭、5000余人免费拍摄了类似的合影。

邢建民站在即将寄给拍摄对象的相框前。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邢建民作品

有个合影,是个念想

邢建民,家住西安市莲湖区,是一位地道的“老陕”。走进他家里,书房四周墙壁上尺寸不一的相框非常夺目;书架整整一层,摆放着不同年代的相册。“我和家人的留影装了整整47本,有75公斤重。”

老邢十分珍视书房墙上的三张全家福:前两张黑白照,一张是为了寄给远在新疆的大哥而拍,一张是他和弟弟入伍前的家人合影,后一张彩照,是全家人重回老家时留下的。忆及故去的双亲和最尊敬的兄长,老人忍不住落泪,“一个家庭能有个合影,会传好几代人,是个念想。”

20岁参军,在雪域高原度过数载军旅生涯。复员回到陕西后,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自小迷恋摄影的他,相机从未离开手边。2007年退休后,邢建民把爱好变为事业,开始把镜头对准一个个家庭。5年多来,他自掏腰包,行程7万多公里,为600多个家庭、5000余人义务拍摄全家福。“拍了不算完,我又冲洗了4000多张照片寄回去,有的还装裱了相框。我还给2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拍了肖像,最年长的97岁。”

记录瞬间,传递温度

老邢帮别人拍的第一张合影是过年时回渭南富平老家,“村里的郎丰新老两口,子女在外打工,过年没能回家。”邢建民镜头下的这对老人,领着爱犬,笑着坐在自家贴着春联的大门前,“返还照片时,我才知道其中一位已经过世了,帮他们留下了这辈子唯一一张留影,老人的子女们很感激。”

让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陕南山区,武小勇家70多岁的老父亲问邢建民:“照个相多少钱?不要钱?那你大热天来我家干啥?”拍家庭照,特别是拍摄大合影,邢建民不知花费了多少口舌,“很多人搞不懂我在做什么。”

“子女工作稳定,老邢就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拿出来干这事了!”邢建民的老伴杨秋芳笑言,全家人都很支持老邢,他到附近郊县采风,常常是扛着器材全家出动,远点的地方他就一个人去。杨秋芳说,邢建民去青海玉树灾区拍照,为灾后重建家庭、武警官兵留下了很多照片。

他的镜头,逐渐瞄向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准残缺家庭”。电脑里几百个G的照片容量,记录了老邢对“家庭”越来越深刻的理解。翻看他的作品,形式越来越多样。

有时代的“编年史”——陕西李家河村,全村72户245口人,1/5在外打工,全村村民在村头的大合影,更像是“386061部队”的“大检阅”;

有时代的“变迁史”——62岁的任振国,50多岁时下岗回家。他和家人的合影,拍摄于西宁市郊外。在这里,任振国带着家人从城里的房子搬出,搭起临建房,从头创业,喂养藏獒,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对生活的坚守——孙强一家人的合影,拍摄于床头。20年来瘫痪在床,老伴和子女对他不离不弃……

2012年5月13日,第十九个“国际家庭日”前两天,邢建民在西安举办了主题为“家园”的摄影展,展出了86个家庭、180多张精彩作品。8天时间里,仅现场留言的观众就有两千多人。“稳定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希望通过展览唤起更多人对于‘家’的重视”,老邢很感慨。

带着温度的照片,感动了观看的人,更触动了拍摄者本人。在各地采风中,邢建民已先后拿出数万元解人之急。面对陕西省宁强县辅仁中学14名面临辍学的贫困生,邢建民开了个家庭会议,“最后决定全部资助,如果我去世了,儿子会接着做这个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