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少人的最终成绩比考试分数多出了加分项,有“体育特长”,也有“艺术”的名头,但不少考生和家长质疑这种加分名不副实。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4665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高考加分的同学,84.3%的受访者不支持高考加分。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为20.7%,高中学历为27.4%,专科学历为16.5%,本科学历为21.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为14.5%。
对于高考加分,64.3%的受访者认为影响了一般考生的利益,40.0%的受访者认为高考加分破坏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权威性,26.4%的受访者担心政策在执行中有畸变风险。仅有13.6%肯定高考加分起到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作用。
“当年,学校会专门给少数民族学生‘开小灶’,因为他们可以加分,考取清华北大的机会较大。” 东北大学的大三学生马利认为一些加分项目很不公平,如果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加分资格,无可非议,但是仅凭出身就决定谁加分谁不加分,容易产生争议,“而且很多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也是值得怀疑的。”
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杨征(化名)是保送生,因为他获得了计算机竞赛全国二等奖。在他看来,一些同学在自己兴趣领域倾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必然会耽误文化课学习,适当给予加分,能够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如果没有国家的倾斜政策,那这些学生的真正特长就很难成长。”
北京某中学学生家长王华(化名)看来,高考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分一操场”,一分能刷下来成百上千人,因而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是素质高的表现,这些特长也会让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有所回报,受益终身。况且,这些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奖项获得了荣誉,不应过多关照。”
那么,你赞同哪类高考加分?
调查中,受访者列出的项目依次为:农村贫困子女加分(71.0%)、德育加分(51.3%)、烈士子女加分(25.8%)、少数民族加分(25.8%)、科技发明加分(23.7%)、艺术类加分(11.0%)、体育类加分(7.4%)和竞赛加分(3.5%)。
杨征看来,加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对于体育加分、竞赛加分等量化标准强的项目应该适当加分,而对于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标准是什么,根本经不起质疑。”
北京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刘畅(化名)今年刚参加完中考,刘畅向记者介绍,中招考试,艺术类加5分,体育类加5分,少数民族加5分,烈士子女加10分,特级飞行员子女加20分,“有一位同学本身成绩就很好,加上各种加分之后,分数甚至超过了总分。”有些同学在校合唱队待了快三年,但是最后因为负担不起出国参加比赛的机票,却不能享受艺术加分。
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84.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高考加分其实并不能真正照顾到特殊人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认为,传统的高考考试科目测试容易导致对体育和德育方面的忽视,加分政策是想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高考加分过犹不及。
刘海峰说,各省近年来对高考加分“瘦身”,拿体育项目来说,一定要“出汗”,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传统来看,很多没有刚性标准的加分容易作假,但是在高考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一些家庭的孩子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竞争,获得分数上的优势,导致体育加分这样具有刚性标准的项目也‘虚胖’了。”
北京市此前公布的高考加分调整方案也提出,在2014年高考中,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有所减少,由原本的15项缩减到10项。“这样的更改比较合理。”北京学生家长杨欣彤说。“对于少数民族考生和特长生的照顾可以理解,但加分幅度应该缩小些。同时可以仿照师范类专业招生政策的做法,如强调少数民族考生毕业后须回老家或基层服务,体育特长生只能报考体育类专科院校,即通过引导就业的方式降低高考加分给‘裸分’学生带来的不公平。”
刘海峰认为,完全取消高考加分就又回到分数至上的情况下了。有些加分项目虽然存在作假情况,但高考加分政策有保留的必要。“拿少数民族加分项目来说,虽然有作假,但客观上来看,很多少数民族在受教育水平上确实处于弱势,这就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统一标准,减少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应该朝哪些方面改进?
46.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监督治理,提高徇私舞弊的违法成本;35.7%的受访者表示应加强高考信息公开透明;13.3%赞同高考加分应该继续“做减法”;11.5%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对高考加分应保有“不认可权”;9.0%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规范地方性加分;9.0%的受访者强调重申高招以学力为本位的核心原则。
(记者 王品芝 王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