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者风采)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坐住冷板凳 治史五十年

2014年07月07日08: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 坐住冷板凳 治史五十年(学者风采)

在中国,古稀之年的老人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学者张海鹏(见图。本报记者王珏摄)已七十有五,他研经治史50余年,始终在史学研究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从中国近代史到太平天国史,他涉猎颇广、成果丰硕。有人说:“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却又不单单研究历史。”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他追索历史的本质,力图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从微观上再现历史本来面目。

治所治学,肩挑双担

张海鹏出生于湖北江汉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20岁那年,张海鹏考上了武汉大学历史系,他挑着行李和书箱走进了大学校园。当时的武大历史系名师云集。“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在名师的谆谆教导下,张海鹏接受了系统的教育。

1964年,张海鹏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那年他刚满25岁,但由于“文革”的原因,之后的13年间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学术研究。张海鹏说:“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认识中国的农民、农村、国情,为我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1978年,张海鹏才正式恢复学术研究工作,迎来了学术上的黄金期。他先是协助编著《中国近代史稿》,又独立出版了《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和《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组织编辑出版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还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张海鹏先后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到2004年卸任。16年来,他致力于组织国际学术讨论会、调整学科建设、建立图书馆、推动海峡两岸和海外的学术交流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编撰了《中国近代通史》10卷本。这部550万字的著作完整记录了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反映了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总体水平。

繁重的领导职务耗费了张海鹏大量心血,但未能影响他的学术研究。他坚持白天治所,晚上治学。翻开他写的文章,末尾处常常记有“某年某月某日初稿(修改)于凌晨几点”的字样。他说:“老所长刘大年先生多次对我说过,不管事情多忙,都要坚持学术研究。我把这些话视作圭臬,努力做到治所与治学兼得。”

论史论政,心忧天下

求实,始终是张海鹏的学术追求。在历史研究的实践中,他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力求让学术研究更为客观科学、更符合历史事实。

张海鹏说,唯物史观就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抓住历史前进的本质,就是从历史现象中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使读史的人看到历史前进的方向。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尊重唯物史观就是尊重历史。

当前利益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现状,也更加坚定了张海鹏进一步推动唯物史观和中国史学结合的实践。“各种历史观的涌入,特别是西方历史观会影响人们对历史前进方向的认识。这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深入地体会唯物史观的价值,掌握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做好历史研究,注意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表现以及本质。”

张海鹏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张海鹏写过不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文章,有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等等。去年,他在《人民日报》刊文谈《马关条约》和钓鱼岛问题,引起了较大反响。

张海鹏坦言,他的很多批评性文章发表后也会受到质疑。他认为这是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表现。“我不在乎非议,但是会思考怎样把文章写得更明白、道理讲得更清楚。”张海鹏希望用这些文章为人们提供历史资料,通过对历史问题的阐述加深人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以史为鉴,用历史关照现实,张海鹏深知自己的历史担当。

坐冷板凳,不图虚名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一隅,可谓闹中取静。张海鹏在这里工作了50年,对社科院和近代史所的历史如数家珍。史学家范文澜、刘大年先后担任该所所长,胡绳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

“他们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者,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带头人。”张海鹏说,范文澜先生提倡的坐冷板凳的精神、刘大年先生的理论勇气、胡绳先生在研究中的大气,值得他永远学习的。

范文澜先生的名言“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张海鹏一直铭记在心。“二冷精神”前半句告诫研究者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不被窗外的荣华富贵所诱惑,后半句鼓励后辈们不图身前名,追求对后世的贡献。如此才能脚踏实地,有所造诣。

为此,张海鹏提出社科院要培养两种人:“书呆子”和战略思想家。其中,多数研究人员要成为能托起最高学术殿堂的“书呆子”,少数人成为战略思想家。那些“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书呆子要饱览群书、深入研究,这样才可以引领某一学科领域向着新的高度发展,为国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

面对当前学术研究的浮躁之风,张海鹏也对青年学者提出了几点期望。一是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不慕官位;二是在学术殿堂上,要有“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精神,才能深入堂奥;三是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必须从打基础下功夫,由博入专;四是在百家争鸣中提倡互相切磋、承认错误的好风气;五是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容不得半点造假的行为。

满头银发的张海鹏在他的办公室内和我们聊了一下午,依旧精神抖擞。除了去外地出差,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内度过。现在他还保持着每日读书、写作的习惯。他笑谈自己的战斗力还很强,一直在与时俱进,希望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