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化解党群“油水关系”的几点思考

傅仁深

2014年06月24日14:1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政权的“传家宝”,也是长期执政的“传家宝”,但在六十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渐渐转变成了漂浮在上的“油水关系”。笔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化解党群之间的“油水关系”。

一、树立正确群众观,“望闻问切”查病根

党员干部和群众间“油水关系”的首要成因是不深入群众,因为党员干部忽视了群众观点这一基础,缺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缺乏对群众观点的理性认识,工作方法逐步蜕变成为形式主义和官样文章。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确保“进得了村,敲得开门,搭得上腔,办得成事”。

(一)从“望”着手,看民情。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大批党员干部都纷纷到基层体验生活,旨在拉近群众距离,掌握基层实情,为进一步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到基层单位驻点重形式,不重效果,只是摆摆花架子,甚至到了基层都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有的党员干部到了基层,还要基层“伺候”着,当起“太爷”来,违背了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目的。因此,这里的“望”绝不是走马观花、看风景,而是要带着思考、带着为基层的真情去看。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到基层单位、到群众中去接地气,耐心细致地看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观察辖区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如实感受基层疾苦、了解到社情民意,才算达到“望”的目的。

(二)从“闻”着手,听民声。有的党员干部进了基层,不知听什么,有的只听汇报,听好的不听差的,对基层实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给基层工作带来阻碍。所以,这里的“闻”是指党员干部在不表扬、不汇报的基础上,敞开心扉来听基层、群众发来的没有兑过水的声音。要利用好政务微博、QQ等工具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直面群众的质疑,勇于向群众问计、问策,敞开心扉与群众交流,消除“自弹自唱”的工作作风;还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及“政风行风热线”这个渠道,与群众互动交流,了解群众疑问。只有听得到群众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确保工作做得准。

(三)从“问”着手,查民意。党员干部下基层,要学会“问”。不是所有问题都要问,也不是只挑特定群体问,更不是进入群众家中天南海北胡侃、泡茶聊天,而是要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问,可以针对要了解的内容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广开渠道、坦诚交流。在“问”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还必须掌握好技巧,必要时要讲方言,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做到进百家门、识百家人,会揣摩群众的心理感受,寻求心理共鸣,将话说到群众心窝里,在“问”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四)从“切”着手,体民愿。通过“望、闻、问”这三个步骤,党员干部已经初步了解了群众的所需所求,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党员干部用心去想、去分析、去“切”中要害。需要党员干部认真梳理、分门别类,从宏观层面上细致研判,找出结症,从根本上落实解决。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转变认识消病因

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油水关系”还表现在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导致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要改变这一现象,党员干部首先要认识到基层才是党的工作的前沿阵地,才是党的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希望所在。

(一)转变态度,将门槛降低。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摆不正位置,不能发挥好指导、服务基层的职能,自以为高基层一等,放不下架子,基层干部上来办事,爱理不理,常常出现不知道找谁、找哪个部门或找不到人等问题。基层单位对待群众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树立起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在单位醒目位设置指示牌,方便上来办事的基层干部群众。基层单位也要在窗口醒目位置设置指示牌和监督台,公开干部信息,让群众一目了然,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二)转变意识,用笑脸相迎。信访投诉中,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就是“脸难看”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党员干部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动辄以管理者自居,从心理上拉远了和群众的距离。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对群众的诉求、质疑不能心平气和,耍特权、抖威风,态度粗暴,冷硬横推。要解决“脸难看”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办理群众事项要快速、高效,反馈要及时,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二要保持对群众的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要热情,对于群众不理解的问题要耐心解释,不能冷嘲热讽,横加训斥;三要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三)转变作风,把事情办好。“事难办”主要体现在工作敷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水平不高等几个方面。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从工作实情出发,健全制度、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机关党员干部也可以适当为基层干部减负,减轻工作压力;要健全问责机制,通过监督问责、量化激励等多种手段,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立足本职、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只有用真心、真情化解“事难办”这一怪圈,才能真正拉近党群距离,与群众交朋友。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学习除病灶

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油水关系”的第三个重要表现就是“溜须拍马”,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态度。产生的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是非不分,只看利益,只看上情不看下情。

(一)要明是非,做事清。古人云:“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将是非观念丢在一边,对群众工作没认同感,导致丑美不辨,把握不住“不唯上、不唯下,只对工作负责”这一基本原则。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党员干部理清工作为谁干、怎么干的思路。不能抱着凡是上级要求的就是对的的错误思想,要对下级负责,认真理解下级工作,建立主动帮扶的工作态度。一旦上下级思想不通,就应该直言不讳地提出来,尽量去修正偏差。同时,党员干部还要树立群众第一的理念,强调做事讲原则,确保是非明,做事清。

(二)要明得失,懂舍取。有的党员干部在对待领导工作上趋利避害思想严重,为了一己私利,可谓机关算尽,甚至以“上级领导提倡的就是正确的”为信条,只求谋取各种私利,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风气,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这就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自省,说话做事恰如其分,行为举止大方有礼。处在领导位置的党员干部更要有一双慧眼,一旦发现有这种不正之风,要立即刹住叫停,对当事人要立即和其交流谈话,端正思想;身边同志一旦发现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这一问题,也不能明哲保身,要善意引导。

(三)要明上情、体下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处理上级精神迅速,落实成效明显,有的工作却总是拖拉,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上情”和“下情”关系没有处理好。要处理好上、下情关系,首先要弄清上级的有关精神,懂得“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等问题;同时,作为下级单位,就必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落实“上情”,严防想当然、胡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等情况,更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学习讨论,吃透“上情”,确保走好路、走直路、走大路;另一方面,又要在狠抓落实上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合理、有力的措施,确保工作推进不走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相关专题
· 问题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