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欧阳冬子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可见,党的伟大事业成败在于干部的执行力,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生命力。当前,干部的执行力的确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执行力还颇有微词,笔者认为,提高干部执行力要做好三道题,即解决好“我想执行”、“我会执行”、“要我执行”的问题。
一、深化思想认识,解决“我想执行”的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干部执行力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让“我想执行”成为广大干部的思想常态。“想执行”是一种态度。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中央政策艳阳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如果不想执行,再好的政策、再美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有了想执行的主观愿望,才会去思考怎样去执行、执行中碰到困难怎么办、如何把上级精神和具体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等问题。有了想执行的积极态度,才能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贯彻好,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做到令行禁止,执行到底。“想执行”是一种责任。干部,就是先干一步。执行力是干部的基本职责,它关系到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否得到有效实现。有了这种责任和使命,干部就会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把心思花在谋发展上,把功夫用在抓落实上,扎实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想执行”是一种担当。有的干部觉得“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于是做事拈轻怕重、敷衍塞责、不敢担当。其实,干部就是要干事的,干事是硬道理,不干连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只有想执行、敢担当的干部,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顶得起、冲得上,才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艰苦任务,进而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提升能力素质,解决“我会执行”的问题
能力与素质是“会执行”的前提,我们要在提升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上下功夫,让“我会执行”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提升工作能力是“我会执行”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担当起应有的职责,才会执行得更加到位。当前,不少干部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硬办法不敢用”, 工作实在不好做。因此,克服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弥补能力不足的短板是干部面临的现实问题,广大干部要加强学习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执行的勇气和底气。我们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大兴学习之风,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争当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又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党建知识以及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提升协调各方关系、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提升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是“我会执行”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坚决克服和防止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政绩观,以强烈的务实理念、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创造好的工作业绩。注重工作创新是“我会执行”的动力。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干部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生搬硬套的执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广大干部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樊篱,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基础上,将政策规定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拿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贯彻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执行效果。
三、构建长效机制,解决“要我执行”的问题
提高干部执行力,必须要靠机制作保障。我们要用刚性的制度来约束、规范和引导干部的执行,让“要我执行”成为干部干事的无形推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科学合理地落实到每个岗位,使每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都具体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严肃处理少数党员干部不执行、乱执行的行为,做到处理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工作责任感,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健全用人导向机制。要把提高执行力和干部的选拔任用捆绑挂钩,真正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出来,真正让善于推动发展、执行力强的干部提拔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对责任心缺失、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建立健全舆论宣传机制。在提高干部执行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博客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教育宣传,引导干部树立良好的执行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狠抓落实、执行到底的工作氛围。
相关专题 |
·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征文 · 问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