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面深刻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质

李志昌

2014年06月10日10:0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党的优势很多,其中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面临的考验和危险也很多,其中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两个最大”充分说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一项根本性的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从实际工作情况看,要注意深刻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质,防止把“密切联系群众”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

我们经常讲“密切联系群众”,但是“联系”的含义是什么,“密切”的含义是什么,还需要全面深刻理解。对于“密切联系群众”,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形式上看,“联系”可以理解为“接触”,“密切”可以理解为“直接”,从这个意义上说,“密切联系群众”就是直接接触群众、直接和群众打交道,比如到基层调研,同群众交谈、座谈,问寒问暖,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从实质上讲,“联系”就是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就是时刻关注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式”和“实质”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不直接接触群众,不直接和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就不可能了解群众的情况,不知道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了解群众的情况,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根本落脚点在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真正体现,特别应记住的是,“群众利益”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问题。群众利益没有真正解决好,即使形式上很“密切”,也不算真正的“密切联系群众”。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把“密切联系群众”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在群众工作中,有些做法仅仅只是追求形式而已。在一些人看来,只要做到和群众直接接触几次、和群众直接打交道几天,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当然,这样做也没错,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且是片面的。到基层,到群众家里,围着火塘促膝谈心,同吃同住,田间地头同劳动,开各种座谈会,这些做法都是对的,但问题在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如果是了解群众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就是真正的密切联系群众。但是,有些做法确实带有很大的表演特征,表面上形式上是很“密切”了,但实质上并不“密切”,群众的利益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是一种联系群众的假象,结果也就是上电视、登报纸,宣传一下而已。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不只是一时一事的,不是接触群众几次、和群众打几天交道,就能完全解决的,关键在于要从长远整体上、从根本上考虑问题,要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措施,要从体制政策上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要克服“联系形式”很热闹,解决群众根本利益问题很冷淡的现象。

同“密切联系群众”相对立的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也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高高在上,远离群众,不接触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况,不知道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这可以说是形式上的脱离群众。另一种表现是不关注群众的利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甚至损害群众的利益,这是实质上的脱离群众。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表现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不接触群众,不了解群众情况,不知道群众疾苦,肯定不会关心群众利益。但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出现一些假象,就是表面上形式上不脱离群众,而实质上脱离群众,就是人们说的“身在群众中、心不在群众上”,这是对待群众的虚伪态度。对待群众,表面上形式上“密切”,实质上“不密切”;表面上形式上“不脱离”,实质上“脱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种表现。

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克服“四风”。“四风”的具体表现很多,但实质就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表面上“密切联系群众”,实际上不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官僚主义的表现,不仅在形式上脱离群众,而且在实质上也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利益,不为群众着想。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其表现是占用消耗、严重浪费公共资源,实质上就是损害群众利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态度和方式问题,只有做到形式上“密切”和实质上“密切”有机统一;既克服形式上的“脱离”,又克服实质上的“脱离”,“四风”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才是真正的“密切联系群众”。(作者系李志昌,中共云南省楚雄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