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访欧期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深入学习这一论述,对于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通过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的。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这一性质和方向。为了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方向。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需要这种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的完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当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认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势,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纭激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面对多变的社会思潮,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增强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提升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物质贫穷不能实现中国梦。只有把物质文明建设发展上去,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还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精神空虚也不能实现中国梦。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离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全面,可能会遭遇挫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所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不但要摆脱物质空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摆脱精神空虚,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建设好,这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扩大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文化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当今的社会和家庭越来越重视生活的文化含量,人们的文化品位在提高,主体意识在增强,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文化需求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这些情况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扩大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期实现中国梦的总体目标。
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发挥,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需要亿万中国人参与的事业,只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才能凝神聚气,团结一致,不断推进中国梦目标的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的精神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依靠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依靠大批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又立志为祖国现代化事业献身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无私奉献,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生机勃勃,不断前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如果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一往无前、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一切有利于中国梦实现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积极思想和精神,进行归纳、概括、总结,使之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推动创新的实践中,敢为人先,勇于超越,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执笔:洪向华、肖纯柏)
相关专题 |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