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旧邦以辅新命”,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奠基于农业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差异。但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性、大众性的一面看,从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她的源头活水。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历史支撑。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勤劳勇敢的内在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拥抱世界文明,又要高扬民族特质;既要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又要立足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无疑是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文化的人民性,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基本价值追求。中华传统文化中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彰往察来的历史精神、深厚绵长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追求大同的崇高理想、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等,都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至今仍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是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日新又日新的生生不息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易传》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中庸》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发展更新、不断创造新事物和新局面,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革故鼎新、守成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今天自觉遵奉与践行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在从事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在精神动力之一,便是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升华
从文化的时代性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道理很简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和升华了中华传统价值观。例如,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包蕴并超越了我国古代到近代的相应价值追求。在古代中国,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达到整体和持续的富强(汉唐盛世只是局部、阶段性的富强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民主、文明、和谐等则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文化典籍之中,且没有达到现代的高度。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由于社会性质的制约和发展阶段的局限,没有充分实践的可能。在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首要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贯穿始终,作为一个整体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没有也不可能在那时提出,更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当代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包括古代中国人民在内特别是近代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的精髓,并根据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观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凝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精神结晶,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党都提出并自觉践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价值追求,但二者又体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核心理念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纳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价值理念,融贯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强音,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是我们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当代中国正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开掘传统价值资源的视角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宏富,其现代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道德。诚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但它们并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价值理念和道德精髓,都需要我们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进行理性审视,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深入阐发其时代价值。用博物馆心态看待传统文化不对,用盲目崇拜的心态来阐释传统文化也不对。我们要用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现代方法,充分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尤其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思想的时代价值,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应将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继承应是转化性继承,发展应是创新性发展。没有转化,继承就可能是盲目的继承,是因循守旧、照搬照抄;没有创新,发展就可能是低水平重复,是简单堆砌和数量扩张。有转化意识,才能推陈出新;有创新观念,才能日新又日新,后来居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寻求社会价值整合的最大公约数。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既理性继承历史传统又立足当今实际的当代中华文化。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看到文化的本土性,还要看到它的世界性,使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文化符合甚至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潮流,不断增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
(作者为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相关专题 |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人民日报理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