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为我们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甘州区作为市府所在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得民心顺民意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深化和延伸,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好金张掖、实现幸福家园梦”的必然选择。
一、树立群众观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新时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其根源是“一切为了群众”。习近平同志关于“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论断,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我们要依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载体,全方位、深入宣传保护湿地、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好湿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甘州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理解,以认识上的提高推动思想上的自觉,进一步筑牢“立于生态,兴于经济,成于家园”的发展理念。要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调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生态甘州建设的积极性与热情,全面整合利用人、财、物等资源聚集效益,同频共振,推动生态文明甘州建设。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加大湿地管护工作进展宣传和成果展示,在社会上凝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共识,形成人人争当生态文明的保护者、建设者和维护者的局面,为全面推动生态甘州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为放大甘州“戈壁水乡”、“湿地之城”、“塞上江南”效应注入活力。
二、践行群众路线,提升生态管护水平
提升生态保护管理水平,关键在于牢记宗旨意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摆正位置,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谋事实、办好事,推动绿色GDP增长、“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甘州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占有面积6116.88公顷,建有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润泉湖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沿黑河和山丹河流域形成的各类湿地5139.13公顷,是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节点,做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广泛征求群众对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方面要妥善处理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慵懒散慢、不作为、乱作为等“四风”问题,不断优化内部环境,推动生态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生态管护措施,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湿地管护体系,明确权属,细化分工,形成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齐头并进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定期、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湿地区域巡查、湿地生态资源普查和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矛盾纠纷化解等专项行动,依法加大对侵占、毁湿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和打击力度,从严控制湿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要以案说法,强化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资源建设的关注度、知晓率和参与率,借全民之力,不断提升生态资源的管护水平和质量,使湿地资源修复治理和湿地功能恢复得到明显增强,使“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憧憬逐渐变成现实,最终达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目的。
三、创新制度机制,共建生态文明甘州
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贵在行动,但惟有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才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促发展的蓝图,才能保证公众共享天蓝、地绿、水净的成果。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要扎实做好现有生态管护制度规范的废改立工作,建立完善一整套覆盖湿地生态资源管护各环节的生态管理制度、生态经济制度、生态社会制度和生态文化制度等制度体系,以“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厘清权责,靠实责任,催生生态管护的行动自觉和内生动力,防止在生态资源管护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与管理漏洞并存、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扯皮而出现管理体制失灵、生态甘州建设“肠梗阻”的问题。要在保证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基础上,用足、用活相关林业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合作开发、承包经营等形式,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不断优化软、硬发展环境,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解决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指导利用洪泛平原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水禽养殖等产业,有效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推动“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甘州永续发展提供保证,为推动经济社会率先转型跨越发展释放正能量。(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相关专题 |
· 工作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