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授权 独家连载
本书的思考和写作不是从布鲁塞尔,而是从纽约起步的。因此,我要感谢2008年纽约大学东亚系为我提供的研究和教学条件,这使我有机会能从离华尔街很近的百老汇大街上的办公室,眺望空前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在那里,我和“马克思著作讨论班”上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犹太人)一起分享了阅读《资本论》的快乐。
我要感谢我在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无论是博士生(如阎作雷)还是本科生(如潘子豪),他们给予我的,与我能够给予他们的一样多。人类正义的事业因为年轻人的加入而生生不息,而这就是所谓“年年后浪推前浪”,“彩云长在有新天”。
我特别要感谢黄平、李玲、胡鞍钢、潘维、尚定和蒋朗朗诸位教授一如既往的鼓励、帮助和教诲,他们的工作令我感到骄傲,并一直鼓舞着我向他们的行动看齐。
本书的写作过程始终与我在山西的学习过程相伴随。巍巍太行、吕梁,壮丽的表里山河,那里正在展开着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深刻震撼着我,我感谢率领三千四百万三晋父老在转型跨越道路上奋进的开路者,感谢所有在中国大地上坚守和创新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者和思想者,感谢引我走向人间正道的人。
本书完成于2012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12次代表大会的闭幕日。当朱善璐同志提议全体起立唱《国际歌》时,我深深感到:那些高唱《国际歌》、誓言献身于人类最壮丽的事业的人们,要不怕风吹雨打、不畏流血牺牲。
我坚信:今天的中国再次迎来了阅读马克思的历史时刻;但我也深知,正像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一百多年来所昭示的那样,一切马克思的学生和追随者都必须做好这样充分的准备--“能够笑对那些摇笔杆的文明人中之文明人粗野的漫骂,笑对好心肠的资产阶级空论家的训诫。”
谨以此幼稚粗糙的阅读笔记,献给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献给一百五十年来,为了追求人类解放而前赴后继的先驱者和后来人。
因为马克思这样说过: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却是永恒地发挥作用,并坚定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相关专题 |
· 理论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