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梦·拉萨篇”系列报道之十八

拉萨关帝庙:藏汉信仰的共同寄托

根多

2014年04月04日16: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以西的帕玛日山上,与布达拉宫遥遥相对的有一座关帝庙。在这个藏传佛教寺庙林立的城市,这样一座藏汉结合的寺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据史书记载,1788年,尼泊尔廓尔喀族出兵侵占后藏聂拉木、吉隆等地。次年,清政府调遣内地官兵进藏迫使廓尔喀退出国境。1791年,廓尔喀族再次入侵西藏,长驱直入日喀则,将扎什伦布寺洗劫一空。清政府特派大将军福康安率师进军,清军与藏族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奋勇作战,于1792年大胜廓尔喀军队,夺回了扎什伦布寺所失的全部财物。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经乾隆皇帝和八世达赖喇嘛批准,摄政达擦丹白贡布于1792年主持修建了一座关帝庙,这就是拉萨帕玛日山关帝庙。

因该寺所处的小山形似磨盘,故也被称为“磨盘山关帝庙”。与拉萨其他的寺院相比,这里显得很清静。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排排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走进并不宏伟的寺门,拾阶而上,蜿蜒的石阶上布满了深色的苔藓。绕过一处小殿,穿过一个拱门便到了关帝庙的主殿——关帝殿。从建筑风格来看,该殿为抬梁式结构,歇山式屋顶,是典型的汉式建筑。殿门口有一个3米多高的香鼎,上书“关帝庙”。

进入正殿,迎面供奉的就是英武威严的关羽塑像,左右两侧分别为诸葛亮、张飞、关平、周仓4人的彩色塑像。关羽塑像身材魁梧、手持大刀,栩栩如生,在关公像的左侧,还供奉着藏族同胞十分崇拜的格萨尔神像。

大殿背后的黄色殿堂,藏语称“加央拉康”。即文殊殿,其建筑风格与关帝殿基本相同。殿内主供文殊菩萨,两边塑有恰那多吉、四臂观音、龙树菩萨等塑像,还摆放着许多彩色泥塑佛像。

出正殿,有一四方庭院,院中竖着一石碑。碑高3.04米,宽1.18米,分碑首、碑身和碑座三个部分。碑首为二龙戏珠,中间篆刻四个大字“万年不朽”。碑身正面边缘有连续云雷纹,碑文为汉字楷书。据寺里的喇嘛格桑介绍,碑文记述的就是藏汉同胞抗击尼泊尔廓尔喀族的历史。

格桑还说,关帝庙建成后,由于关羽身上“忠义”和“勇武”两重信仰基因,作为战神和保护神被藏族民众接受,在藏传佛教神殿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并很快被纳入到藏族宗教信仰体系和民间信仰体系之中,关帝形象也被逐渐演变为卡萨尔王。每年的5月13日(关公诞生之日)为固定性祭拜日,朝拜者中不仅有汉族,还有藏族,朝拜习俗也是汉藏习俗融合。

如今,抚摸着这沉甸甸的石碑,我仿佛听到了藏汉军民奋勇杀敌的呐喊声,看到了一张张各族信徒虔诚的面孔。心想这小小的关帝庙不正是不同信仰的各族人民在古城拉萨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吗?不正是中央政府在西藏有效行使主权、满蒙回藏汉共同抵御外侮的铁证吗?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汉藏文化交流的长足发展,关帝信仰逐渐传播到西藏各地,与藏文化巧妙融合,并被带上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融汇于藏传佛教文化的血脉之中。藏汉和璧的拉萨关帝庙作为藏汉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历史遗存,不仅象征着藏汉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而且反映了藏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雷、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