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李林宝: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

2014年03月26日07: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一首脍炙人口的《和谐中国》描绘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图景,唱出了人们对和谐中国的赞美和热爱。的确,和实生物、和谐生美,和谐中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共建和谐中国成为当代中国昂扬向上的主旋律。

和谐是中华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和合”文化传统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例如,儒家认为“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仇必和而解”,等等。西方文化传统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的和谐”观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把和谐理念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荷兰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主张在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保持普遍的和谐关系,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剥削阶级和私有制度,主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中国,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强调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要协调发展;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等,这些实践上的探索和理论上的升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不懈追求。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如此,国亦然。人民“讲信修睦”、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回望历史,我们有社会和谐稳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扬眉吐气、国际地位稳步上升的喜悦,也有过国家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发展停滞不前、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的悲怆。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乱是人民之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和谐价值观,追求和谐,崇尚和谐,建设和谐中国。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和谐中国建设的有力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应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协调推进各方面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中国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方面事业。当前,尤其应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6日 07 版)

(责编:杨丽娜、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