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小标:中国梦 共建共享的梦

2014年03月25日15:06   来源:《党建》杂志

原标题:李小标:中国梦 共建共享的梦

  精彩导读

  ○ “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成为每个炎黄子孙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人生准则。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没有偏离“共建共享”的价值路向。

  ○ 推崇“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是我们相较于西方梦偏重强调自我、注重突出个人的特色之处和比较优势。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梦”不仅成为海内外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中国梦,就是个人、集体、国家乃至世界共建共享的梦。

  共建共享构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传统社会,主要依靠外在于主体的制度规范以及内化于心的文化认同来维系一个民族的绵延和国家的统一。比较而言,文化认同作用更为恒久。中国作为一个5000多年文化传统从未间断、哲学慧根十分发达的文明古国,至今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必然存在其独特的“文化潜意识”,即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的“大同”、“大治”、“太平”与个体的“安身”、“安心”,崇尚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对“大同”盛世有过一段经典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精神贯穿整个中华民族文明史,从两千多年前墨子的“兼爱非攻”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桃园三结义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到“中为大本、和为达道”的传统社会伦理,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谭嗣同的“大同世界”再到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毋庸置疑,这种“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已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液里,成为每个炎黄子孙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人生准则。

  实现中国梦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中国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得以诞生的土壤——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共建共享”,很自然地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被新生先进文化所继承。有学者认为,之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在众多的西方思潮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与传播,并取得中国化的成功,除了其自身具有科学性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提出的“自由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所崇尚的“大同”社会具有某种相似性。

  可见,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传统”;既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又蕴含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对“公”、“共”、“同”、“和”等人生哲学与社会理想的憧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梦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个人的;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显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共建共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时间了,其间经历了一个由空想到科学的艰苦探索过程。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莫尔,在《乌托邦》中描画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虚构了没有等级、人人平等、按需分配、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的空想共产主义;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探讨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经由列宁、斯大林等人的贡献,社会主义国家从理想变为现实,生产资料公有制得以确立。总体来看,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尽管提出的时代不同,立论基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把“共建共享”这一价值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追求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没有偏离“共建共享”的价值路向。从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尽管有过“人民公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等曲折,有过“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等偏离,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我以为,所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说的就是“共建”;所谓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的就是“共享”,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联接共建共享的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分配平等。

  回看我们93年的党史、65年的新中国史、36年的改革开放史,这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最大多数人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做大这块“蛋糕”。同时,让最大多数的人、让最大多数的群体可以分享到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成果,分享这块“蛋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这一重要论断。因为,在这个梦里,身在其中的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行业、每个组织都能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共建共享才能超越“国强必霸”的历史法则

  一部人类史,既是一部文明史,同样也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波斯帝国强大,称霸于西亚,西侵发动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雅典强大,为争夺希腊的统治权,与斯巴达进行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奥斯曼帝国兴盛,雄霸欧亚非,自视为天下之主;迈出冒险航程第一步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称霸海洋;英国通过制度创新,发动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神话……历史的进步、社会形态的更替仿佛在不断地印证一条法则——国强必霸。

  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强国一定会寻求霸权的论断并不适用于中国。回顾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并不是中国的文化基因。”其一,中国文化始终传承“共建共享”的“基因密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人民内心深处最迫切最真挚的愿望。其二,当代中国外交所遵循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对“共建共享”理念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80年代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和谐世界”再到今天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可以说,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倡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我们始终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其三,当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也是“共建共享”精神的高扬。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种族冲突、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时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梦,也是世界的梦。

  总之,经由共建共享,中国梦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了“修齐治平”家国同构的理想,连接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如果说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和“美国梦”、“欧洲梦”相通相似之处的话,那么推崇“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就是我们相较于西方梦偏重强调自我、注重突出个人的特色之处和比较优势,而这,也正是“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之所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