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知行合一 自信前行——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的理论追求之路

2014年02月20日10:5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知行合一自信前行

  2011年3月,一本名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党史著作横空出世,不到半年即推出增订本;当年10月,该书英文版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推出,到第二年4月参加伦敦书展时已卖出一万多册;迄今,该书已推出11个文种12个文版,仅国内的发行量就有六七十万册,德国、韩国、土耳其、葡萄牙等国家都有出版商购买了版权出版。

  “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其执政者中国共产党自然广受关注。这本书比较全面、立体地解读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背后的一个个‘谜’,在呈现方式上也很有冲击力,所以能够吸引读者。”本书作者、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对记者说。

  用新颖的方式讲党史,把理论问题说明白,正是谢春涛教授一直努力的方向,他说:“在党史的问题上我可能比别人了解的更多一点,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党。”

  “只要有更多了解,他就会钦佩这个党”

  谢春涛出生于1963年,在“文革”中长大。对那时的大多数人来说,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的出路是很清楚的,谢春涛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上大学。1978年,恢复高考让他意外地走上了与稍长者不一样的道路,那年,15岁的谢春涛没有中断学业直接就考上了大学。

  谢春涛的大学生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展开,政治学的专业学习让他在亲历改革开放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理性、专业的观察。“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我是亲历者,也是观察者,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节点,我可能比其他人了解得更多。这让我对我们党,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认同。”谢春涛说:“中国走到今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要继续往前走,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谢春涛继续学习中共党史,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后进入中央党校,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数十个政党有过接触。在同外国政党的交流中,谢春涛经常被问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近百年、执政超过半个世纪的政党,依然能够保持生机和活力?”……诸如此类的问题,他的回答得到外国朋友的信服。“只要有更多了解,他就会钦佩这个党。”谢春涛说。

  “通过实践才能更全面、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党”

  刚参加工作不久,谢春涛就被派往山东淄博参加基层锻炼,担任了一个镇的党委副书记。那段时间,他天天往村里跑,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1至2012年,谢春涛又挂职浙江省金华市副市长。挂职期间,他除了承担日常工作以外,还参加接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这些工作加深了谢春涛对党的认识,他说:“我们党怎么与群众打交道,她的长处在哪、不足在哪,我在工作中都看得清清楚楚。”

  谢春涛说:“做党史研究不能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通过实践才能更全面、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党,而对学者来说,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央党校,谢春涛是上课最多的老师之一,他还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不少大学生也听过他的课。谢春涛说:“向学员学习常常让我收获良多,能接触到这么多不同领域的学员也是我巨大的财富。”

  “这是我们应具备的理论自信”

  “一部党史要让大家接受,首先是呈现方式要让大家能接受。”谢春涛说,为了让读者愿意读、读得懂,他和他的创作团队一直坚持两条创作理念:用故事来讲思想,让别人来评述。

  事实表明,谢春涛的创作理念是成功的。他解释说:“一方面,历史本来应该是生动和感人的,很多历史的细节足以让人感动得流泪,我们转述给读者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外部观察者的分析解读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我们的党史不是自说自话。”

  与他的书一样,谢春涛的课上也没有空话套话。“对任何一堂课我都不敢懈怠,两个小时的课,如果有五分钟的套话那就砸了。”谢春涛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观察和研究心得,通过读者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责任。”

  现在谢春涛担任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虽然工作岗位转换了,但他对党的理论的追求没有变。几十年如一日,谢春涛把理论自信讲在课上,写进书里,始终走在理论追求的路上。(记者 周洪双 李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谢春涛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