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3个层面强调的“三个倡导”,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使亿万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精神纽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兴国之魂,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梦想之舵。站在战略高度上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铸魂工程”。
核心价值观体现人们对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共识,并深刻影响每一位成员思想观念,进而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可谓“灵魂的旗帜”。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如果缺少了一个能够有效发挥统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要把人们的思想意志凝聚起来、共同奋斗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观念思潮相互交锋,不同价值取向纷列杂陈,有的人理想迷失、信念动摇,有的人道德堕落、观念扭曲,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一个开放的社会,可以包容价值多元,但绝不意味可以放纵畸形价值。“小悦悦事件”、“倒地老人扶不扶”的广泛讨论,反映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行动;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竞争公平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人们对社会规则的焦灼和期望。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胜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顺应时代要求,覆盖各方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简洁凝练地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判断的最大公约数,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满载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目的是使人民得到更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打造和谐幸福的社会、富强文明的国家奠定基石。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和行为准则的统一,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更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顺畅运行,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绩效,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能量。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合一。知是前提,是先导,所谓“知之愈深,行之愈笃”,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从公民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应加强宣传、创新方法,使公民人尽皆知、自觉遵守。近年来,连续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作为一个创新之举,可圈可点。由广大群众推选出来的道德模范都是人们身边的“平民英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的道德“长城”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依然挺立,坚守传统美德、追求向上向善仍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和榜样人物的宣传,把抽象的说理转变为生动的教育,对于培养高尚情操、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行是归宿,是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发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价值目标,需要依赖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体、调动社会肌体的每一部分。人人都成为积极活跃的践行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获得最活泼生动的建设力量。这首先要强化共建共享的理念,完善人人尽责的机制,形成人人争先的氛围;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把一些内容转化为硬约束,才能压住邪气、弘扬正气。比如违背诚信,完全可以通过舆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使违背诚信者付出代价来警示人、引导人。
践行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带头人。广大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是最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一年多来,从出台八项规定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以党风政风的好转带出社风民风的新气象。同样,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党员干部也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以德服人,集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关专题 |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