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冯建平: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预防

冯建平

2014年01月27日15:28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预防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绳。它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也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但是,长期以来,违背新闻真实性,凭空捏造,恶意杜撰的虚假新闻却屡禁不止。

由于虚假新闻背离了人们的期待,给人们造成了误导,不但损害了公众的基本知情权,更会给公众生活造成恐慌和不安。公众对媒体信任度越高,社会资本就越高,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越低,社会资本相应越低。虚假新闻伤害了公众感情,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引发对社会的不信任。

虚假新闻也会给有关领域内的企业甚至行业造成冲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比如《纸做的包子》,损害了商品的声誉,人为地制造矛盾,尤其是在市场猪肉价格明显波动、百姓对食品生产安全现状普遍担忧的态势之下,无异于火上浇油。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原因,媒体单位的原因,更有从业人员的原因。如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新闻理论培训,部分一线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强,媒体内部管理不完善,媒体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等。但仔细分析,虚假新闻大都存在利益关系,利益驱动是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这就要求,新闻教育的核心不是技巧和知识,而是培养一种新闻精神。

新闻工作者独立判断意识的培养以及保持中立和平衡报道的立场、新闻自律约束、专业素养是预防产生虚假新闻的首要措施。经济利益、人际关系等因素往往导致新闻报道难以真实、客观、公正。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新闻自律机制,使之不但能在外层面上对违反新闻道德的行为约束,而且通过潜移默化把新闻职业道德内化为新闻工作者自觉遵守的习惯。

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杜绝虚假失实机制,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在媒体机构内部建立记者的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制定对新闻实践有具体指导意义的记者工作手册,确保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到实处。

同时,也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素养。建立严格的人员准入、退出机制,把好从业人员进出关,严格考核政治品格、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对新闻从业人员坚持新闻真实性培训教育,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用过硬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素养武装新闻工作者。

(作者单位:甘肃法制报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