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何,对于巩固和扩大前期成果至关重要,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夯实基层基础至关重要。认认真真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好作风,无疑将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真正起到凝心聚力的效果。作风好了,与群众距离更近了,破解改革难题就会有更强劲的动力来源。
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更加注重严格要求,更加注重衔接带动,更加注重分类指导。22日,北京市召开总结部署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接再厉,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把在活动中激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首都发展的强大动力。
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批次,改进作风却不能断档,两批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半年多的时间,第一批活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赢得党内外充分认可,为第二批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其延伸和深化,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何,对于巩固和扩大前期成果至关重要,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夯实基层基础至关重要。当此之时,中央和市委反复强调、一再指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层级下移,对象主要为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是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面对这样那样的群众诉求,面对多样庞杂的任务难题,倘若处置不当或是敷衍了事,不仅将严重伤害群众的利益和感情,还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进一步推动活动健康开展,必须思路更明确,方法更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认真研究,把握“五个更加”的要求,切实做好中央要求和地方实际的“无缝对接”,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真正让群众受益。
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尤其要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基层工作触点很多,不良作风病灶不同,囫囵吞枣、乱麻一抓肯定不行,必须摸清问题底数,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分清主次轻重,有的放矢。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要求,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四风”顽疾才可能标本兼治、药到病除,活动才可能有条不紊、有序推进。而实际上,群众评判基层工作干得好不好,基层作风转得够不够,也是通过观察具体问题解决与否,通过观察干部言行的点滴变化。比如社会颇为关注的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等问题存不存在,程度怎么样。问题一个个解决,作风一项项改善,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去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去除,自然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好作风,还应特别注重“严”字当头。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又反弹。经过前一轮除“四风”、转作风紧锣密鼓、持续高压,如今执行落实新一轮的任务要求时可能还会出现陷于疲态、浮于表面的现象,层级下移了、距离中央“远”了,恐怕也会冒出大打折扣、降格以求的苗头,有些人自以为常年扎根基层,对走群众路线还会麻痹大意、自我满足等等,都不容忽视。只有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思想上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革除“四风”陋习才能不跑偏、不漏项、不留死角。只有始终不松劲、不散焦、不敷衍,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
政之兴在顺民心。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根本力量在群众,办法来自基层。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锤炼过硬作风,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鼓劲加油。认认真真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坚决破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无疑将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真正起到凝心聚力的效果。作风好了,与群众距离更近了,破解改革难题就会有更强劲的动力来源,做到“蹄疾而步稳”。
加强群众家门口的作风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一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做好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层一层把作风建设的基层基础夯实夯牢,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