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百家网站寻找“追梦人”报道(中国甘肃网)

甘肃农民马生龙的梦想:把天天拉面馆开到国外

记者 邵江梅 窦苗苗

2014年01月14日15: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3岁就出门闯天下的“马大树”

甘肃张家川县木河乡坪王村马生龙大哥13岁就离家出外闯天下了,如今他已在北京著名的饮食一条街牛街拥有一个可观的天天拉面馆,今年42岁的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自己创办的开到全球穆斯林国家,让外国人好好瞧瞧咱中国人的本事。

在牛街的天天拉面馆,记者见到了张家川县木河乡坪王村的马生龙大哥。今年他42岁,一口京腔调的普通话说的非常地道,如果不说家乡话,你根本认为他是北京人。他给笔者介绍,小时侯家里穷,看到父亲在关山林里割竹子维持家计,心里不是滋味,13岁就出门闯荡了。1988年马生龙只身来到北京闯荡,举目无亲,由于找不到工作,他曾经在公园里的椅子上睡过,在五毛钱的录像厅里过夜,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在牛街的饭馆从洗碗工做起,从此他可以告别了夜夜露宿的生活,虽然刚开始老板不发工资,但管吃住还能学技术,他就已经十分高兴了。慢慢的他学会了拉面技术,工资从最初的每月五十元,涨到最后的五六百元。1998年,他打工的店老板由于家中有事店面要转让承包,老板见马生龙为人忠厚老实,拉面技术精湛。就把店面承包给了他,由于马生龙的精心经营,再加之他做的牛肉面味道好吃,很快风靡牛街,顾客非常喜欢,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他的店里车水马轮,顾客不断。当记者问到生意如何时,他告诉笔者,生意最好时一个月能赚十万,正常时一个月也就五六万,一年下来最保守能赚五六十万元。因为他来北京较早,为人豪爽热情又乐于助人,来北京的老乡们都亲切的称他为牛街的大树。

凭借牛肉拉面手艺两千张家川子弟年挣八个亿

别看张家川仅是西北边陲甘肃省一个名不经转的少数民族县,但张家川清真餐饮产业大军在京城却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约有两千多人。这些餐厅主要分布在在朝阳、东城、西城、海淀、宣武和丰台,仅著名的北京饮食一条街_牛街就有近百家张家川人开的清真餐馆。他们经营的餐馆以兰州牛肉拉面主,并附带牛羊肉烧烤。因为味道纯正、特色鲜明,再加上他们勤劳朴实、精明能干的经营品质,受到了当地顾客的欢迎,他们的店一家比一家红火。一碗兰州牛肉拉面成了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的法宝——张家川县近万农民凭此技艺抱团广开餐馆,如今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站稳脚跟,年创收近八个亿。如今开宝马等高级轿车,在京城买楼房,在张家川县城住上楼房都不是稀罕事儿。

在马生龙看来,张家川农民开餐馆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明显特点是抱团发展。该县农民餐饮老板乡情意识浓,一般会返回家乡招工;“乡情意识”比较好管理,也让就餐的中低档消费者满意。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引导扶持,这些农民工出门就拥有拉面技术和相关证件。使他们无论走在哪儿,都有技艺,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马生龙的徒弟将面馆开到英国

令马生龙自豪的是,他的天天拉面馆已培养出了一百多名张家川籍的拉面老板,他们如今在全国各地开饭馆,还有个定西的小张在英国开饭馆。“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专注坚持做一件事,你一定能成功。”马生龙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他说,做人就是这样,见利不能忘义,吃水更不能忘记挖井人。在他创业的路上有朋友曾经帮助过他,他不能忘记。他在经营餐馆之余,还加入了张家川民族商会,力所能及的搞一些慈善事业。记得深刻的一件事是,去马鹿乡的一个村子里去救助孤儿,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的屋顶一逢下雨漏水,他坐在炕上端着洗脸盆子接屋顶的漏水。还有一件事是,一位家乡的大学生考上了大学,但由于家庭困难无法上学,他得知后,资助了五千元学费,并在假期让困难大学生到他的饭馆打工勤工俭学。马生龙常跟家人和朋友说,在你得意时,你始终要记着自己曾经的苦难和失意。

他说,如今我们国家昌盛,民族团结。习主席也说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话太实在了。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七个常委都同时出席了,这说明了国家对我们农民人的高度重视。如果没有国家的创造的好环境,农民不可能现在过着舒坦的好日子。有国才有家嘛,我们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创造的好机会。

谈到今后的发展,马生龙认为,在日趋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中,快餐业应该是一个朝阳产业,而兰州拉面实际上是中国式的快餐,他的梦想就是想把自己的天天拉面做大做强,最好能到国外穆斯林国家开拉面馆,让世界宾朋都能尝到我们中国农民的手艺,瞧瞧咱中国人的本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