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百家网站寻找“追梦人”报道(东方网)

童衍方话“中国印”:几代人梦想成真

记者 方翔

2014年01月07日15: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image

童衍方在欣赏篆刻作品

提起篆刻,即使对其不了解的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随着其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代印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其中就包括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童衍方。在他看来,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印章艺术,展现的不仅是博大精深的文字之美,更是展现篆刻者的人文精神。

书艺之妙皆在于思

对于童衍方的采访,是从他收藏的吴让之的一对印拓开始的,上刻“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作为一位博学多能的艺术家,吴让之在穷困潦倒之时还能继续研究篆刻技艺,这无疑让童衍方感触颇深,“我们现在的条件相比当年前辈已经好了很多,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篆刻领域更加深入地钻研呢?”

虽然不是出生于书画世家,但童衍方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对于篆刻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上世纪60年代,童衍方认识了若瓢法师,并由其引见拜著名书画家来楚生、唐云先生为师。出于对于篆刻的热爱,童衍方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篆刻的学习上。不懈的努力加上名师指点,使得童衍方的篆刻技艺突飞猛进。1978年,他就被借调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并在1980年正式成为了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童衍方常说,“书艺之妙,皆在于思。执笔于手,巧悟于心。”其对于书法和篆刻的理解,影响了很多人。

海派篆刻大有前途

“海派篆刻素有半壁江山的美誉。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公推海派金石书画泰斗吴昌硕,其他像赵叔儒、陈巨来、来楚生、方介堪、邓散木、钱瘦铁等皆是民国以来的篆刻大家。”童衍方表示,“像之后的方去疾、钱君匋、叶露渊等众多篆刻艺术大师,为海派篆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上海篆刻界依然是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既有着深厚的传统承继,也有在传承基础上的锐意创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的篆刻家在继承创新中将篆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潮,“我记得在文革期间,由方去疾等组织老中青印人用简化字创作《新印谱》,对于当时的年轻人影响很大。”童衍方说,“文革之后,首次上海市书法篆刻展览在1978年举办,1983年又举办了全国篆刻征稿评比活动。”童衍方边说边从书架中取出了1983年《书法》杂志的篆刻专刊,像我们介绍起当时涌现出了一些中青年篆刻名家。更让童衍方难忘的是,当时出版的一些著作,使用的都是他的收藏,像上世纪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西泠八家印选》,曾经是那个时代学习篆刻人的“宝典”。当时,出版社询问了许多图书馆,由于害怕扫描将印拓搞坏,因此都不肯出借,但童衍方得知后,立刻大方地出借出去,成就这本篆刻工具书的出炉。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虽然已经年近七十,但童衍方这两年为了推广篆刻艺术可谓不遗余力。在童衍方的书架上,除了各种早期的印谱资料之外,还有近年来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当介绍到《万国印谱——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一书时,作为顾问以及编辑委员会委员,童衍方表示,“这本书无疑展现出上海篆刻代人有才出,其中不仅有高式熊、江成之、刘江等老一代篆刻家、也包括像陈振濂、韩天衡等一大批活跃在当年印坛的名家,还有像袁慧敏这样的中青年篆刻家,我也篆刻了万国印谱这方印章。”

童衍方表示,篆刻的发展不仅要继承,更是要创新。篆刻是需要有基础的,不单单是刻的功力,还要在金石、碑拓、书法等领域掌握一种通感,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现在上海的篆刻氛围还是非常好的,不仅有像朵云轩等拍卖行推出了“当代名家篆刻”专场,让市场看到了篆刻的前景,而且像“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印谱,也成为了年轻人学习的重要资料。上海博物馆也举行了多次历代名印观摩会、印作欣赏会,所以大可不必担心篆刻艺术出现断层,它的发展前景肯定会越来越好。

明年,童衍方艺术馆就将于其家乡浙江宁海前潼落成。童衍方表示,届时艺术馆不仅将展现书法篆刻作品,更将辟出专门的空间让青少年学习书法篆刻。

童衍方梦想宣言——“我们现在的条件相比当年前辈已经好了很多,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篆刻领域更加深入地钻研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