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跟朱镕基学讲“实话”——读《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有感

人民日报 费伟伟

2013年12月20日10: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朋友串门,见我看着书吃吃笑,很惊讶。“啥书呀,让你看得这样?”拿过一看,更惊讶,“呀,《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我给他看让我忍俊不禁的那段:

“我不管它是大事、小事,就是要解决问题。如果是解决了的问题,大事我也不管;如果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小事我也得管。大连市长……提出设立一个‘市长专线’……都可以给他打电话。我不想学习他的这个经验,因为上海有1200多万人,我如果把电话号码告诉上海市民的话,一天至少可以接到10万个电话,三天就得上医院。”(《在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成立新闻发布会上的答问》)

朋友也笑起来,“他就是个办实事的人,净说大实话。”这随口道来的一句话,我却觉得一下子就抓住了干部群众为什么喜欢朱镕基说话风格的要害。

眼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干部要和群众面对面,接地气,讲实话。何为“实话”?有人说讲实话就是不讲空话、套话,不照本宣科、高谈阔论、废话连篇,而是讲大白话。

真这么简单么?未必。

啥叫大白话?就是不说空话、套话,而说让人一听就明白的口语。可如果口语不言之有物,没有“真材实料”,没有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话是听明白了,但听了照样没感觉,那样的大白话,还是等于变相的“空话”。

因此,讲实话,关键还在于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管用。

“振兴上海,归根结底,士气要振奋起来,因为这是全体上海人民的事业。埋怨、品头论足能解决什么问题?振兴上海,这是符合上海人民根本利益的。上海具备振兴的一切条件,前途是非常好的。现在就怕人心不齐,上海人才很多,议论起来没有个完,把时机都丧失了。我到上海来工作,为什么要厉害一点呢?你不厉害一点,不决断,可以议论一年还做不了决议,把时机都失掉了。现在人家都在上去,广东、江苏、山东、辽宁,一个个往上挤,我们应该着急啊!应该看到上海在全国的地位正在下降,很多方面正在落后,我们要下决心振兴上海。我想提这么几句话:‘振兴上海,从我做起,团结协作,共渡难关。’”(《在复旦大学的讲话》)

俗话说,鼓要敲在点子上。朱镕基讲了一番大白话,也是大实话,话很重,也很准,很到位,句句“敲在点子上”。这番话是放在大局上考虑,放在群众立场上权衡的,不要说群众听着提劲,干部听着虽然带点“刺”,有点扎耳,但也服气,也鼓劲。

人民群众为啥爱听这样的话?最关键的,是讲话者不是发号召、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任劳任怨带着大家一起干,真正是“振兴上海,从我做起”。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收入朱镕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工作3年多里的106篇讲话、谈话、信件等,从中可以看到在当时财力、物力等各方面都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不仅带领上海人民解决了不少很棘手的难题,比如菜篮子、交通,而且还抓了很多关系上海长远发展的大事,比如浦东开发、成立证券交易所、住房改革、企业改革等。

经济学家魏杰曾这样感叹:“在朱镕基同志任职期间,上海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落后于当时的广东、江苏、浙江。他竟然把一手烂牌打赢了。”

一手烂牌是怎么打赢的?答案就在《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里。开卷有益,何况读这样的奇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讲话的方法,还可以学到很多做工作的方法。

比如上海出租车行业一度管理松懈、经营混乱,严重影响投资环境。朱镕基专门开会讲这个问题:“最近振华、友谊汽车服务公司都在加强管理,有16个人被‘炒鱿鱼’了。这很好,要表扬。当然,也要体谅个体出租司机的处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使人家心服。个体司机也不容易,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到处‘烧香拜佛’,汽车零配件贵得要死,不送礼还买不到。要纠正这种不正之风,也要帮他们解决资金短缺、购买汽车零配件难、维修难等实际困难,扶持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服你管。”(《下定决心把出租车整顿好》)

一番话里有肯定,也有中肯的建议;有对出租车业害群之马的愤慨,也有对普通司机实际困难的关切。入情入理,同时也传授了工作的方式方法,一听受启发,拿来就管用。

因此,有人说,朱镕基讲话一言以蔽之,就是“求真务实”。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没有思想上、行动上的“求真务实”,是讲不出这样管用的大实话的。干不出那些实在事儿,怎么说得出这般实在话?!不是始终真心用心尽心做事,怎么可能真知灼见张口就来?!

而展读之时更让人不禁从心底油然升起敬意的,是感觉他这些实话、真话,真的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是披肝沥胆、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动人心魄!

“有些同志有无穷的忧虑,为什么不忧虑上海的开放?上海这个状况能吸引外资吗?……我们上海已经贻误了很多时机,现在已经财政包干了,我们不能再贻误下去了。大家为什么不着急呢?这个国际市场还能等吗?你不赶快抓紧干就进不去了。小平同志总是鼓励我们要勇于改革,勇于开拓,不要怕担风险。他担心的是我们犹犹豫豫,过于谨慎,贻误时机。当经济振兴的重大机遇到来的时候,很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胆识和勇气,很需要紧迫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抓好经济工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些领导干部讲话为什么打动不了人?其实不在于讲的是官话还是白话,老百姓看来即使有几句官腔官调也没啥,关键是不要“作秀”,要“作为”。有些领导干部说话不受听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思想贫瘠、精神懈怠、作风浮夸。而读这样的讲话,让人深深感受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党的领导干部那种想务急事、想做实事、想办大事并且只争朝夕的火热襟怀和高尚情操。

“这一阶段以来,我浮在面上的时间比较多,参加这个会那个会,在报上、电视上露面越来越多。我并不满意这种现象,但是我也要请同志们谅解,有些会是不是不要让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都去陪会,行不行?大家都下去调查、参加劳动,和群众同甘共苦。天天坐在上面开会,能开出什么名堂来?当然必要的会还是要开,现在的问题是会开得太多了、太滥了。……我实在是不堪负担。我老是写信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有办法去。我觉得要向大家呼吁,从上到下,都来精简会议,免除这些形式主义,大家都扎扎实实去为老百姓办几件好事。”(《坚决落实治理整顿的各项措施》)

20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可以感到这番恳切实在的真情话、这番表里如一的直白话的现实意义。时间可以流逝,记忆可以模糊,但有些事情,有些话语,是不会随风散去的,而自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会被一代一代后人铭记、承继。

朱镕基的这些“实话”,就是这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