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道德管理:高校现代管理的方向

2013年12月12日10:0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道德管理:高校现代管理的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德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重要任务。发挥道德力量,选择道德管理,是当代高校适应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方向。

  高校道德管理是人性管理

  从根本上说,道德管理是一种人性管理,是利用道德的力量,调整组织成员的精神关系,以增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和发挥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的精神力量,并将组织内离散的精神力量整合为积极有力的精神支柱。

  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曾指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其道德目标,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职责与使命,运用道德手段规范高校日常运行是高校现代管理的方向。

  高校道德管理不以追求控制为目标,而是通过自身建设性的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格,充分挖掘潜能,创建一种能够使高校各成员紧密连接的道德秩序,使道德功能在高校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展现。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不同管理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有时是主体身份,有时则是客体身份,但无论何种身份,其本身具有的道德素质、精神品格、道德修养,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具有的职业素养,形成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将对高校管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道德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实践活动中,高校管理者遵循特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借助道德手段和力量来协调处理学校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实现高校科学发展。

  高校道德管理势在必行

  道德管理要求高校管理主体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在追求管理目标达成时,注重手段方法的道德性,能够定位高校管理的效能目标,弥补目前高校科层管理方式的不足,规避高校内各种失范现象的发生。运用道德管理的方式,在于发挥人道关怀精神,尊重和维护人的个性,重视高校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高校人文精神。

  当前高校管理大多采用的是科层管理模式,这种硬性管理模式约束和淡化了人文管理,存在着与高等教育的专业化相矛盾的现实问题。高校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各项活动都极具专业性,其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学生等)需要一个更为宽松、民主、自由、开放的环境,而高校科层管理的等级性、强制性和服从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述生态环境的形成。道德管理是一种软性管理,着眼于人的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并着力发展人,通过构建“物质动机—道德动机”的转化机制,弘扬人的主体性和精神性,保护并激发管理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年来,高校里各种“学术失范”“道德失范”事件屡见不鲜,政府、社会以及高校都在思考其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少批评指向高校违背人性管理所存在的漏洞。因此,除了要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急需从学校管理的德性维度进行分析,重视发挥管理主体的精神性力量,驱使主体按照正确的、符合道德规范准则的既定目标行动,遵从高校管理活动的道德严肃性和神圣性,从而规避各种失范行为的发生。

  高校道德管理是系统工程

  高校道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道德力量的发挥渗透在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德政建设、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建设是其中之要。

  加强德政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管理队伍特别是校长的“道德领导权威”。美国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认为,高校的道德领导从领导者自身修养看,倡导以德治校,注重领导的道德修养,努力将学校建设为一个道德共同体——“德行学校”,为实现学校的价值目标服务;从领导权威看,高校道德领导要借助更多的专业和道德权威,从道德原则出发,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发挥高校管理者的“道德领导权威”,其方向也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建立学校道德共同体,形成共同愿景;建立规范的道德管理制度;转变领导方式,由“控制式”领导转变为“理念式”领导;增强高校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要求,在高校中,主要是要加强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建设。高校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是反映高校教师职业身份、价值追求的一种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职业身份的认同程度、尊重程度、满意程度、自我约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因此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能够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且能够推动教师群体对先进价值的追求;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履行自己教师职业使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高校要利用好这一道德教化的宝贵资源,营造一种开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深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满意度,充分彰显高校的大学精神,发挥大学先进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更好地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