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一年形势观察:改善民生 群众向往就是执政追求

人民网记者  白天亮

2013年12月11日08: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百姓日子更红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跑赢CPI、同步GDP,“钱包”鼓起来,生活更精彩;

  这是民生底线更扎实的一年——“全民养老”制度上实现,“全民医保”覆盖13亿人,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社保体系;

  这是劳动者更有奔头的一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人生出彩的机会激励着无数颗跃动的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召开一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点亮亿万人的笑容。

  把握民生脉动,好政策惠及更多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着力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把更多关注投向促就业。

  “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二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三是劳动者要转变观念。”2013年5月在沈阳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劳动者感受到温暖:减免税费,身处经济下行期的小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岗位更稳定;简化开业手续、给予小额贷款,创业的路走得更顺畅;首次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一时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再不是“断线的风筝”。

  好政策激发着活力,全国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到今年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的就业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就业将再创十年来的新高。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党和政府的目光。

  10月29日,政治局就住房保障问题首次进行专题学习。“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中央的承诺给住房困难群体吃了“定心丸”。

  在2012年全国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1万套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新开工630万套,圆更多人安居梦。11月27日,吉林通化75岁的贾淑珍老人搬进了棚改房丽源小区,窗明几净、通暖气通上下水,“这辈子还能住上小楼,老高兴了。”2013年,全国棚户区改造超过300万户,未来5年将达到1000万户。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许多人。党和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刚跨入2013年,一项好政策就送到了农民身边。国务院确定,新农合大病保障扩容,肺癌、尿毒症等20种大病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试点。江西赣县,不幸患有尿毒症的黄发女不再为从哪儿借钱做透析而发愁,一周两次的透析,如今医保可以报销75%的费用。

  提高医保起付标准、扩大基层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增加财政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医改加速推向深入。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

  准确把握民生脉动,顺应百姓美好期待。我们看到,一年多来,中央领导走向田间地头,和老农共话桑麻;走进校园,了解大学生求职路上的喜忧;走进洪水过后临时搭起的帐篷,走进棚户区低矮的土房……他们在静静地倾听、细细地询问,及时发现百姓生活中的突出矛盾,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为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断校正着方向,让国家的决策措施真正做到了“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

  解除后顾之忧,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更完善

  不解后顾之忧,哪来幸福生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一年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为百姓筑就坚实的幸福底线。

  基本民生保障,要应保尽保。

  “每月有了90元养老金,我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浙江杭州上城区居民凌碧云自小患病,生活支出全靠家人。我国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后,当地年满60岁的老人可直接按月领取90元养老金,虽然不多,却让她感到了经济上有了一些改善。

  当“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成为改革攻坚的新目标。新农保、城居保迅速推开,到2012年底,取得了制度覆盖全国的历史性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32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到养老金,拥有了普惠的养老保障。“目前,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亿,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深深感慨。     

  基本民生保障,待遇水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次涨低保,我们家每月涨了280元,现在每月能领860元钱。”天津低保户刘城心存感激。不仅有低保金,一年前,刘城还开始享受当地针对低保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每年自己只需掏2000元、政府补贴6000多元,给他上了养老、医疗保险。“现在吃饭不愁,看病也不愁了。”

  我国建立起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在内的一整套社会救助制度,对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截至2013年8月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085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304万人,绝大多数省份,低保户在领取每月补助的同时,还拥有子女教育免费、看病有补贴、入住廉租房、供暖不花钱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日子过得不再艰难。

  夯实底线,要真情实意,也要真金白银。

  这是一串温暖人心的数字——

  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前7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2.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民生保障资金未曾下滑,拨付速度还进一步加快。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57万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比上年决算数增长9.6%。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地方专款3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6%。到7月底,中央财政2013年城乡低保、就业、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资金全部下达。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2元、每人每年2264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2%和18.7%。“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

  一个个不断攀升的财政数字,成为百姓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更多受益的有力保障。

  顺应百姓期待,开启民生改革新征程

  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来不会一成不变,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和诉求。回首这些年,民生改善硕果累累,但民生领域也矛盾重重。“钱袋子”鼓起来了,“被增长”、“被平均”的抱怨却多起来,人们期待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米袋子越来越充实、菜篮子越来越丰富,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却多起来,人们期待既要“吃啥有啥”还要“吃啥放心啥”……

  不断顺应新期待,关键是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十八大以来,多项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踏上“破冰”之旅。

  收入分配如何更加合理有序?2013年2月,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

  “提低、扩中、控高”——改革方案直面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突出矛盾,以一系列操作性极强的政策措施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能如期实现。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涨幅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6%。“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不仅跑赢了CPI,而且开始跑赢GDP,这是一个好势头。”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教育公平如何更好地实现?异地高考,这一承载着近3亿流动人口对公平教育梦想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

  在北京打工近20年的安徽人任兴旺,这几年一直为孩子究竟去哪儿读高中而发愁。在北京读,还要回老家高考,教材不一致;回老家读,儿子已经在北京读了小学、初中,怕不适应。直到在政府网站上亲眼看到“在高职录取时享受和京籍考生一样的加分政策,采用同一录取分数线,没有区别对待的政策”的规定后,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10月16日,一场《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报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旨在促公平的教育改革将进一步推向深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还没有全部纳入输入地财政保障和教育发展规划”等问题成为下一步改革的目标。这给了流动人口更多希望。

  如何为百姓打造“放心餐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逐步推行。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整合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全面承担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10月份,《食品安全法》颁布后首次大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更严格的标准、更具操作性的规则,让公众看到希望。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行榜上,中国在107个国家里位居42位,特别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较高的分数。“虽然不能对这个排名过于欣喜,但增强了我们打造安全饭桌、重新赢得百姓信任的信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蓝图,彰显出浓厚的民生情怀。

  “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无论是基本原则还是具体要求,无不对接了最大多数群众的呼声,让人感受到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顺应期待”的决心。

  好日子,正等着我们共同去奋斗!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1日 01 版)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