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共话中国梦 共建中国梦 共享中国梦——“中国梦的世界对话”国际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3年12月08日11:00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共话中国梦 共建中国梦 共享中国梦

 

 

 

蔡名照在主题演讲。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演讲。
 

     
 

 

 
     

马丁·雅克在演讲。
 

     
 

 

 
     

王伟光在演讲。
 

     
 

 

 
     

李侃如在演讲。
 

     
 

 

 
     

胡鞍钢在演讲。
 

     
 

 

 
     

优素福·瓦南迪在演讲。
 

     
 

 

 
     

潘世伟在演讲。
均本报记者 张春海 摄

 

中国梦正在发挥巨大感召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名照

  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国梦;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释。此后,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了中国梦,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8天前,我们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请一些普通民众畅谈对中国梦的理解。来自江苏常州的装修工人贺先生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我们感到有奔头,可以大胆地设计自己的梦了。这个梦是中国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农民工陶先生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盼得到,摸得着,我们对儿女的教育有了更多期待,对老有所养有了更多安心,中国梦离我们很近”。中国政法大学一位研究生说,“提出中国梦,是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信息,我们倍感自豪,学习有了更大劲头,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年轻人”。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说,“中国梦的提出,避免了我们行动的盲目,我们为什么、该做什么,都有了明确方向,心里很踏实,因为习主席已经告诉人们该如何奋斗”。我相信,像这些农民工和大学生一样,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国梦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期待。

  中国广大民众的反应,说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已在中国人民心中引起强烈共鸣,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引起如此强烈共鸣呢?

  中国梦引起强烈共鸣,反映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也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整整一个世纪时间里,屡遭世界列强入侵,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磨难使中国人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形成了一个共同理想,就是“振兴中华”。从那个时候起,寻求民族复兴之路,就成了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被空前激发起来。

  中国梦引起强烈共鸣,来自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今年6月,广东省省情调查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梦表示认可和乐观,认为中国梦能够实现的高达89.4%。人们对中国梦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通往梦想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蕴含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60多年持续探索,近代中国170多年历史经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沿着这条道路,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14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71倍,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梦想、接近目标。这使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地拓展这条道路,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梦引起强烈共鸣,来自人民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拥护和信任。回顾十八大以来的一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困难所惧,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国家各项工作呈现出新局面、新风气、新进展。中共中央作出八项规定,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风政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使中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增添了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使中国梦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梦提出一年来,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正能量。

  中国梦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奋斗意志。中国梦勾勒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着人们为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在中国梦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规划并追逐着自己的求学梦、创业梦、安居梦、致富梦,与祖国分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分享梦想成真的机会。人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任何梦想都能够实现。

  中国梦形成了推动深化改革的巨大力量。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回应了广大人民的关切和诉求,改革涉及面之广、触及问题之深,前所未有,人们用“喜大普奔”来表达对《决定》的支持。决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到2020年完成,这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同一个时间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上能够形成如此广泛的共识,就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都聚焦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保障。可以说,改革之路,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奔梦圆梦之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我们就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实现梦想。

  中国梦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认清了肩负的历史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把党的执政活动与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党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克服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消除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一系列整风肃纪行动,广大党员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明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我希望,通过今天这样的研讨会,让世界上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梦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了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了解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历程。我相信,13亿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将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不仅将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必将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刊登时略有删节)

中国梦将惠及全世界

库恩基金会主席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国内外不乏对中国梦的解读,不仅中国学者与西方的中国批评者意见不一,即便他们内部也没有统一认识。但双方一致认可的是,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进行解析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即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它可从以下七个角度来理解:强大的中国、稳定的中国、富裕的中国、和谐的中国、文明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创新的中国。从个人层面来说,中国梦以人民个人幸福为重心,打破集体大于个人的传统观念。个人层面的中国梦与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是统一的。从历史层面来说,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既有高度的文化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成就,又有远大抱负和深切期望,既经受过波折与苦难,又迎来了挑战与成功,建立一个统一、稳定、主权独立、和平的中国一直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的目标。从另一个角度讲,历史层面的中国梦达到了中国政治理论发展弧线的顶点。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江泽民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胡锦涛拓宽了国家发展目标,所有这些为习近平主席“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支撑。从全球层面来看,中国梦将给世界带来切实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国内消费水平越高,意味着中国进口产品越多,创造的工作岗位和财富越多,也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乘数效应。但是,中国的善意,无论如何真诚,都不足以打消某些外国人士的疑虑,更别说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人了。他们担心的是,中国这个“温柔的巨人”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变脸。减轻这种疑虑的一个方法是,中国要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纯粹是为了本国利益,绝不追求霸权。中国可以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首要关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招惹国际麻烦只会让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分心。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梦提供了不同的解读,这是好事。大家可以探讨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并加强其实践运用,同时驳斥那些针对中国梦的批评与蔑视,进而有助于实现习近平主席所呼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复兴中国,中国梦将惠及全世界。

中国新发展促进世界转型

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 马丁·雅克

  中国梦是一个可触可及,同时也是可传递、能够感召人民自信心的一个概念。中国梦预示着新的开始,它鞭策中国人民迈出新步伐,更新思维和视野,掀开新的一页,开始新的篇章。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到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它的含义包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一个时代现象,而且将改变中国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我们思考中国梦可能转变、优化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时,可以回溯中国当代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自己的历史联系得那么紧密,甚至被历史深深影响。中国梦的提出会鼓励中国人去重新发掘国家历史和国家未来的关系。中国人在谈论未来的时候,历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历史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中国的未来将由历史和现代化共同决定。这两个因素是完全不同的。一边是非凡的平静,另一边是中国现代化的活力,中国在不断地经历着革新。

  中国对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自信,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自己的转型。中国的成功赋予了整个国家和领导者强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信任感,也让他们对改变的重要性和意义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第二个理由是全球范围内的转型。很多国家正在经历现代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而中国正在成为它们发展的催化剂。换句话说,中国在决定时代趋势的过程中起到了战略性的关键作用。中国的发展需要从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这些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来销售他们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中国的贷款和中国的投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了。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转型的引擎,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楷模。

  因此,中国梦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中国梦关系到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世界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促进世界的转型。中国支持改变,改变也支持中国。

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

  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追求中国梦,如今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图富强的壮志豪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远大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统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这条道路是中华民族“逐梦之旅”中必须坚持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中国的发展不会走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掠夺他国资源的老路;中国强大之后也不会称王称霸,横行世界。

  中国梦是造福世界之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闭关自守、抱残守缺,而是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从世界不同文明中汲取一切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智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全人类。

  中国梦是推动人类进步之梦。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进程;而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为实现人类共同的伟大梦想提供强大动力。

正视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李侃如

  要实现中国梦,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第一个挑战是人口结构的转型。中国在今后20年间会发生人口结构的极大逆转。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转型有这么快,因此对中国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第二个重大挑战是资源短缺。中国面临的最大资源短缺就是饮用水。如果从国际对比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各种物理资源和自然资源,除了煤炭外,基本上都属于人均匮乏的国家。这种资源匮乏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挑战。第三个挑战,中国正在进行技术革命,这一革命带来了飞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统治阶层和国家治理的影响有着无法回避的未知性。第四个挑战,中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进行着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国家,并伴随着全球化以及非国有行业的增长和信息革命。由此出现的社会紧张和社会压力也不可忽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未来,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愿望都至关重要。第五个挑战,由于上述的快节奏和多层次变化,导致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看法不一。在与一些中国朋友交流时,他们往往会表达出某种忧虑,有些人直言不知道现在中国社会的道德是什么。社会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以及中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挑战。

  提出中国面临的前述各项挑战,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为了表明实现中国梦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困难。

  中国未来治理所面临的任务非常广泛,也没有办法来进行精准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不同领域的改革取得成功之后,这些成功本身就会改变环境,而发展环境又会改变体系,这是一个双向的作用力。

“世界大同”的中国梦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21世纪,中国的“世界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它概括为“大同世界”。在当今世界,有239个国家和地区、几千个民族、70亿人口,他们共生一个地球,共处一个天下,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就需要构建美好的世界。这就是持久和平的世界,不是战争动荡的世界;是共同发展的世界,不是极不平衡的世界;是共同繁荣的世界,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是绿色生态的世界,不是环境灾难的世界。

  “大同世界”并不是乌托邦,更不是可望不可即。这就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互利共赢”主张,反映在五个方面:第一,经济上,世界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更加平等、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促进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根本改变过去两个世纪的大趋异趋势。第二,政治上,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和睦相处,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向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提高南方国家在世界与区域事务的发言权和投票权,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北方国家垄断世界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第三,安全上,世界各国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尊重独立处理安全事务的自主能力,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武力干预或威胁,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北方国家主导的霸权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第四,文化上,世界各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和保护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民族化,倡导世界各国文化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根本打破长期以来北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媒体霸权,使世界各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第五,生态上,世界各国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气候变化危机,构建“天人合一”的世界,共同走绿色发展道路。

努力创建共同利益圈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副主席 优素福·瓦南迪

  中国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富强的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案,为梦想变成现实指明了方向。

  中国清楚自己面临的挑战,也清楚改革措施会引起内部和外部的反应。但是,到目前为止,正面的积极反应多于负面的消极反应。中国已经完成了两件大事:第一,中国与美国达成共识,要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其内涵包括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大国关系的新准则有望缓解国际社会,尤其是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并避免产生误会。第二,中国也认识到必须说服国际社会,世界需要中国的崛起。因此,中国应当致力于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创建一个共同利益圈。在当代社会,由于核武器的存在,战争已经不再是人类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世界形势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如冷战时期一样,冲突可能会干扰到全球经济,无助于全球经济的合作。因此,唯一的积极选择就是创建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国际社会。

  当然,我们这种创造具有共同利益的国际社会的努力,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共同努力,还有东盟和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努力,需要各方积极参与。这也是对实现中国梦的贡献。同时,世界可以在中国梦的实现中获益。

当代精神软实力的新构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潘世伟

  中国梦倡导一种精神追求,宣示一种理想追求,其基本取向就是致力于构建中国当代精神软实力。中国需要以一个崭新的理念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生活,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引领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展开。如何理解这种新构建呢?中国梦为我们展现了新的精神空间。

  其一,中国梦展示了一种新的预期。每个中国人都在思考未来,而未来总有其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中国梦指明了未来几十年的方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以十八大为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现代化实践全面推进的深化期和各项制度的定型期。在此背景下,我们将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将取得新的胜利、更大成就。

  其二,中国梦推动着一种新的共识产生。中国梦提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大公约数,穿越了城乡、工农、收入高低、东西部等各种事实上的差别,使共同理想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准则,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量。

  其三,中国梦呼唤着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观形成。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和财富积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精神充实、心灵美好和文化提升,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变得日益紧迫。中国梦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外部世界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形成新鲜而丰厚的精神资源,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而凝聚产生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相关新闻——

中国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开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