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近日确认,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有媒体早前披露,该处长利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等高招自主权大做手脚、大敛钱财,性质之恶劣令人震惊。高招问题特别是高校自主招生等问题,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众所周知,高招制度不断改革,自主权逐渐下放,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让知识和能力的选拔更全面。然而,这样的好政策、好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人用手中权力做起了生意,将多元人才选拔方式钻营成了关系暗道,让人扼腕更令人警醒。高招腐败,损害的不仅是学校的招牌,更危及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揪出这些“硕鼠”,维护高招制度权威,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高招制度的核心是要体现公平公正,不管怎么改、改什么,这一点都不能偏离。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人们对经由选拔考试等方式改变命运的期望值很高,对公平与否非常敏感。招生考试制度的每一项变动,都会触及万千学子的神经,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更何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相对紧缺,分布又不太均衡。在现行高考分数这道“硬杠杠”之外,高校手握的自主指标俨然就是香饽饽,权力和金钱虎视眈眈,缺乏自律、利欲熏心的人蠢蠢欲动,必须想方设法架起笼子圈住权力,让社会和公众放心。
从目前情况来看,维护高招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要让制度更透明,更易被监督。高校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个别人手中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资源,如果藏于暗箱很容易出问题。自主招生也好,补录破格也罢,关键信息必须公开。录取标准到底如何、指标多少,何时发布何时截止,录取人资质,等等,要让公众看得到、看得明白,去接受社会的监督。只有这样,给权力勒上制度的缰绳,“自主权”才不会膨胀为大特权任意肆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最大限度剔除有害微生物,防止自由裁度空间变成藏污纳垢之所。
公平公正不会自然而来。出台任何一项新政策都要有一套规矩,都有必要充分评估风险,注重改革整体性。从对改革方向和目标的把握,到执行标准、运作方式的规范,再到监督纠错机制的完善,既不能单兵突进、助跑抢跑,也不能挂一漏万、拖延迟滞。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更多权力下放的信号,要求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毫无疑问,接下来怎么具体落实非常关键,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放管并重、协同推进,去形成合力、堵住漏洞。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们更多更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教育公平公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扫除一切弊病污垢,让象牙塔回归学术研究的净土,不能再有丝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