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点
■ 卡住财政支出随意性的脖子,真正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预算制度成为拦截腐败行为、低效行为和错位行为的坚硬高墙
当前推进的全面改革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税改革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从多个角度支撑和助推总体改革。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建立高效、民主、法治的制度体系。深化财税改革落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通过预算管理改革,建立起法治、稳定、民主的预算制度,最终卡住财政支出随意性的脖子,真正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预算制度成为拦截腐败行为、低效行为和错位行为的坚硬高墙。
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历经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已从项目支出绩效事后评价转入项目支出事中和事后两端评价再迈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阶段。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提出和实施,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革命性突破。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就是把预算管理改革带入新阶段的主导力量。具体分析,有如下三方面表现:
首先,促使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制要打破只说明项目概况和资金需求的格局,从而也就真正做到了项目支出目标明确、政策意图清晰、结果层次清晰、监督评价有据。其次,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最有效手段。这种管理模式的操作必然要以支出标准为依据。再次,助推财政信息公开完善。覆盖所有政府资金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项目支出申报必须说明产出和社会效益,恰恰可以细化地回应社会公众对财政支出结果的诘问。
财税制度是决定市场统一性程度的基本制度。前期我国财税改革成就的突出点就是有效维护了市场统一。通过税制改革维护市场统一关键是加快推进营改增。“营改增”试点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试点期间一些试点企业出现了税负上升情况。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是改革还没有到位。这表明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一定程度上要加快推进,才能够为其他的税制改革创造条件。
营改增不是一个简单的税负变化问题,税负变化只是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宏观价值,所以说推进营改增更多地要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怎么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税制的公平创造一个长效机制,这是问题的核心。从这个理念出发,继续推进营改增应该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助推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该做的是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第二,助推就业结构调整。现在进行的营改增与就业结构转换是关联在一起的,我们要通过这种政策手段来推动就业结构的转换。第三,助推整体税制改革。只有加快推进营改增,才能够为整个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让出空间。
通过财政体制改革维护市场统一,关键是运用好转移支付手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缩小全国各地的投资和消费水平的差距。中国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历时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造成阶层不均衡。现在有必要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因而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来确保居民人均收入倍增。具体财政政策可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通过再分配托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为此,要继续加大对农民和农村的补助;要保持城乡低保补助和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两者与物价上涨率挂钩政策的连续性;要适度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子女高等职业教育生活补助水平和普通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贴息水平;要继续加大就业培训投入、保持针对弱势群体自我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为此,应加快推广职工工资集体谈判制,同时进一步优化证券投资税制,简并房产流转环节税费,真正激活房产流转市场。此外,还应进一步减轻各种非税负担。
第三,稳定高收入阶层政策预期。高收入阶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带来了就业和效率,调节收入分配绝不是要无端杀富,而只是要进一步规范税收负担。为此,应通过激励创业的税制改革来为高收入阶层的事业发展创造条件,要用合理的政策来稳定高收入阶层的预期,要创造公平舆论环境来保护他们的投资热情。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