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一刻: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解放思想的壮举的感召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的序幕。文章的主要撰写者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一名青年教师,而今,78岁的胡福明已是满头白发,他坚信: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先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近日,记者专访胡福明,谈思想解放,谈改革变化。
从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
“两次全会时隔35年,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解放思想。”谈及两次全会,胡福明说,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5年前,中国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现在我们早已实现了温饱,并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胡福明回忆说,计划经济时期,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不影响,这极大伤害了劳动者积极性,把资源、技术统统框死了。因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使大家都认识到,现代化建设要有科学、要有技术、要有教育。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番谈话解除了“姓社姓资”的禁锢,冲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极大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思想的解放,使我们不断冲破重重障碍,释放了社会创造的活力。”胡福明说。如今,我们早已改变了过去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的面貌,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速度引人瞩目。令人更加振奋的是,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的层面,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跨出实质性一步。
从“臭老九”到最受尊敬的人
观念的桎梏一旦突破,就会推动实践产生裂变式的发展。谈及思想解放对教育事业的意义和作用,胡福明感慨万千:“35年前,我在南京大学任教,学校教职工全部住在筒子楼,一户一间,三代同室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在教师住进了漂亮的公寓楼,一家一套,待遇大大提高,而这背后正是教师地位的深刻变化。”“文革”期间,教师被称作“臭老九”,饱受歧视,待遇差、地位低,没有发展前途,教师走路都要低着头,丝毫没有国家主人翁的精神面貌。1978年解放思想后,知识分子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
思想解放不仅让教师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激活了教育事业的一潭死水。胡福明说,从1978年开始,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职能”的讨论,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逐步促成了“教育既服务上层建筑,又服务生产力”“教育既促进社会发展,又促进人的发展”等基本共识。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将教育确定为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后历届党代表大会,无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战略地位的阐述,也由促进经济发展到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再到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深刻、全面。35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689万人,比1978年增长16.1倍。“今天,我还读到一个数据,近5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这对于解放思想前,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人决不能到资本主义的大染缸里学习’,是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胡福明说。从国际经验看,凡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必先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他相信,在教育领域不断解放思想、高举改革旗帜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从单调贫乏到丰富多彩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5年,也是中国文化事业大踏步前进的35年。谈及文化事业,胡福明说,文化事业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激流中踏浪奋进。解放思想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单一贫乏,除了“八大样板戏”之外,其他文艺作品都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大批中外文学名著被列为禁书,以‘毒草’的名义被查抄、查禁和焚烧。”回忆当时场景,胡福明记忆犹新。
1978年解放思想后,文化事业得到重生。在文化方面的改革也是老百姓切身能感受到的,不仅各种书店、图书馆、文化站都有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人们接触文化的渠道也更为便捷多样: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使得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触手可及,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不断感染着、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看到精神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更加多元。”胡福明说,不可否认,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看什么,不看什么,这些都难以管理,对此,我们必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鉴别力,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 郑晋鸣)
相关专题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