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龚维斌:“管理”变“治理”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2013年11月25日10:2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 (朱书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改革相关话题的探讨仍在持续。今天上午,人民网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以“创新社会治理 增加发展活力”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龚维斌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多次提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管理”的概念改成“治理”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一字之差强调了多元参与

龚维斌指出,我们改革开放35年来,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有些老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利益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变动、经济结构改革、思想观念多样化过程里,出现了很多过去所不曾有的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保持社会既有活力,又有秩序,这样的任务现在越来越重。这次把“管理”的概念改成“治理”,一字之差强调的是多元参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要动员和运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还应该以市场的力量、公民个人的力量积极参与,用法制的手段来推进社会服务、社会管理,既保持活力,又促进和谐稳定。

龚维斌认为,多元化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参与的主体多元。传统社会是党和政府作为唯一的主体进行社会控制,同时还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面对这种复杂的、多元的社会主体,党和政府包打天下的格局已经不适应了,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共同的治理。第二方面,传统的管理是强调自上而下,是垂直的、纵向的,现在更多强调平等协商,能够沟通,不是简单的居高临下,应该更多讲究公民的参与,运用市场的力量、社会组织的力量解决一些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中的问题。第三方面,更多强调法治,过去人治色彩更强,在法治的过程里还强调乡规民约道德约束,坚持依法治理,同时是多措并举。第四方面,管理强调的是控制,治理首先强调服务,这些年来虽然我们没有用治理这个词,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在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中坚持和运用了社会治理的理念,过去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符合现在社会治理的要求,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本质、属性。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提出这次“创新社会治理”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因势而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