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嘉让: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王嘉让

2013年11月19日16:42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它必将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胜利前进。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政策、方法的综合,它的含义很广阔,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民间治理等不同层次,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环境治理等不同领域的治理关系。它是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所设计的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基本制度和法律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志是“民主”、“法治”、“科学”、“创新”、“和谐”,社会资源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更加公平合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创新,它要求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们不但要强化执政党领导地位,还要进一步实行政治民主,充分尊重和保证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地位,使各级党政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使政府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人民群众能否在公共利益维护、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权力监督上发挥最主要的作用,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今后七年内,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法律、制度体系,加快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要支持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畅通各种参政议政的渠道,让社会各种力量凝聚成深化改革的合力,形成执政党、政府、社会、民众共治共管的局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建设。

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

治理能力主要表现为治国理政的措施、方针、方法的科学正确和高效率。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落脚点是全面提升政府管理的现代化,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居于中心的地位,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政府改革,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以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中必须破解的难题,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做出了科学有远见的部署,为今后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突破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中央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其次,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执行力。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第三,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第四,实行公开透明政府。如何公正透明地行使公共权力,建设一个“阳光政府”,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对建设阳光政府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只有扎扎实实推行阳光政府,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府的监督,才能取得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治国能力的重要保证。

(作者系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所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