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党建政治
特稿·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

李君如:新一轮的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2013年11月11日08:11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新一轮的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定会极大地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在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中,能够突破禁锢、开拓前进,靠的都是解放思想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两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回顾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十八大前的艰辛探索,可以说,我们经历了五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在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中,能够突破禁锢、开拓前进,靠的都是解放思想,并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解放生产力。

  第一次考验,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78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开辟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考验,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遇到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再次排除来自右的和“左”的干扰,在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这篇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的新的宣言书,强调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是回答了在市场经济等问题上“姓社姓资”的质疑,为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路,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考验,是在邓小平去世以后,中国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这样一个复杂局面,是退回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老路上去,还是从“私有化”中找出路?在关键时刻,我们党坚决顶住来自“左”的和右的压力,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与此同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要全面认识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不能笼统地认为股份制是姓“公”的还是姓“私”的,作出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决策,等等,从而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第四次考验,是在世纪之交,我们党处在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关头。在关键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回答了各种错误观点的挑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明确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另一方面强调要努力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第五次考验,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国内的和国外的、来自自然的和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风险的考验。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是用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还是搬用西方那一套来解决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又一次出现了一个选择走什么路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回顾党和人民经历的五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探索是合乎规律地不断向前拓展和深化的。简要地概括一下过去30多年实践的历程,其展开的逻辑是十分清晰的:为了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势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势必要坚持改革开放;为了改革开放,势必要不断解放思想。我们就是在这样逐级深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开拓前进的。

  解放思想要能够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要能够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我们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使现实的人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体。这可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除了要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不断推进和深化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为了能够建立健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党的十六大指出,在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强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方面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精神状态问题提出来,实质上就是要求全党,在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整个新时期,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上面来。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风风雨雨,我们都共同经历了,谁也不会忘记。最根本的是,改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事实上,我们的改革开放尽管有许多令人揪心的问题要研究和解决,但谁也不能否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能够获得“魔术般”地发展,靠的是解放思想,靠的是改革开放。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实践告诉我们,要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应该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要坚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党的领导的接力棒,继承、坚持和发展邓小平以来历届党中央的改革思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制定了中长期综合改革的方案。

  邓小平曾经说过:“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而且把全面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部署和推进。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因此,他提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也就是说,他认为“全面改革”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

  今年6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第一次向外界披露“我们也正在研究推动中长期全方位改革方案”。10月7日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又一次告诉大家,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新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中央政治局已经宣布,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五位一体”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并通过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以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改革举措。

  要完成这一全面改革的任务,更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是因为,社会是由各种利益需求的群体构成的,而且有的利益群体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完成社会改革这一系统工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这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在思想方法上,要解放思想,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在工作方法上,要敢于创新,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学者·语萃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使命

  ▲为了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势必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势必要坚持改革开放;为了改革开放,势必要不断解放思想

  ▲实践告诉我们,要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应该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全面改革”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

  阅读延伸

  30多年来三中全会

  深化的四轮改革

  30多年来的4轮改革是以4个直接与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的中共三中全会为标志的。

  ●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一轮改革

  第一轮改革,即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决定开展的改革,是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此次全会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果断地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当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首先要把农业生产尽快搞上去,同时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又是计划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部分,是改革易于突破的环节。

  ●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二轮改革

  1984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此为标志展开的第二轮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活力,对于经济发展全局是一个关键问题。

  ●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三轮改革

  1993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展开的第三轮改革,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此次全会依据新的认识,在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四轮改革

  2003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展开的第四轮改革,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该《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树成文)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李君如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