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发展奇迹令世界刮目 国际事务需中国参与

聚焦:国际组织连迎中国新掌门

记者 刘少华

2013年11月08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国际组织连迎中国新掌门

“中国面孔”接连亮相

11月5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当选该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该组织68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掌门”。郝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首次获得全部195个会员国一致推举并全票通过的大会主席。他是近年来中国人“执掌”国际组织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来,除郝平之外,有多个国际组织宣布中国人任职高层:6月,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当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8月,中国驻世贸组织大使易小准获任世贸组织副总干事;9月,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如果回溯10年,则可以得到一个更长的名单:

2003年,史久镛当选为国际法院院长,成为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院长;同年12月,吴建民当选国际展览局主席;2005年10月,章新胜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主席;2006年,香港的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2007年2月9日,沙祖康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2008年,林毅夫教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10年4月,唐虔被任命为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事务的助理总干事;2011年,朱民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有专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让世界瞩目,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参与。

改变外界对中国印象

“这是对我本人莫大的信任,也是对我祖国的信任。”在当选后的演讲中,郝平将他当选的主因归功于“中国国力的提升”,特别是“中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影响力”。

具体来说,郝平认为,中国积极帮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解决财政问题,并承担了许多责任和义务,尽力弥合分歧,都对他的当选有重要意义。他当选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面临财政困难,这是因为2011年该组织通过了巴勒斯坦的成员国身份,致使美国等国家全部或部分停止了对其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直密切配合并给予积极支持,是表现最积极、最好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协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非洲国家开展扫盲教育等活动,则是承担责任的体现。

“中国面孔”执掌国际组织,会带来什么影响?吴建民认为,在过去几百年基本上由西方主导的情况下,“中国面孔”的加入会丰富这些组织,也会让外界对中国有个好印象。

总体人数还是偏少

尽管随着国力提升,“中国面孔”越来越为国际组织所熟悉,但从总体来看,当前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人还是偏少。

这一点从联合国秘书处发布的工作人员统计数据中就有所体现,截至2013年6月30日,供职联合国秘书处的非语言类中国籍专业人员共74名,低于联合国开列的116人至157人的恰当幅度,被联合国报告列入“任职人数偏低”的国家行列。

在10月21日的第68届联大五委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谢小武公参在发言中表达了忧虑,敦促秘书处应“确保与改善代表性均衡有关的决议的落实”。

在吴建民看来,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多派人到国际组织中,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更多能走向国际组织的人。他以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经历举例说,身处高位的人,对于组织的规章、游戏规则都很熟悉,这是从年轻时就开始的积累。

事实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自1995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就开始在联合国实习,经过5年奋斗,才拿到正式合同,如今的他已成为非中国政府委派的在联合国任职的最高级别中国籍官员。

“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组织是修改秩序的重要力量,而在国际组织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吴建民如是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