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控制战争比打赢战争更重要

夏成效 袁艺

2013年11月04日09:1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控制战争比打赢战争更重要

从最近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单纯地赢得战争的胜利对于战胜者来讲,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能够在打赢战争的同时有效控制战争,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才能实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50多年前,我党在应对和处理中印边境冲突过程中,着眼维护和平,控制战局发展、防止战争升级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立足和谈,据理力争

在历史上,中印两国在长期相处中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形成了传统习惯的边界线。二战期间,英印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这一侵略成果,并要求中国承认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的划分。对于中印边界问题,我国政府从国际斗争的全局出发,着眼维护和平,在承认边界现状的前提下,采取互谅互让的态度,力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然而印度政府却对边界上的争议地区和我国政府管辖下的领土步步蚕食。1954年7月,印度在新版地图中把“麦克马洪线”以南 9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及西段 3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在图上划归己有。1959年8月和10月,印军还在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我边防部队官兵多人,使两国边界问题尖锐起来。

1959年11月,我国提出在中印边界建立隔离带的设想,并建议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在遭到印度政府拒绝后,我国政府采取单方面隔离措施,不进入实际控制线本侧20公里之内。而印度政府却于1961年11月起,在中印边境推行“前进政策”,派遣军队深入我方境内建立据点。面对中印边境的严重形势,当时毛泽东指示: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1962年春季我军在边界西段恢复巡逻并设立了一些哨所与印军对峙。进入1962年 8月,我国决定在边界东段恢复巡逻,并以少部分兵力进入克节朗地区,在印军据点对面建立哨所。我国在争取和平解决未果的情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据理力争,从而遏制了印军进一步入侵,也为后来反击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忍无可忍,自卫反击

1962年9月20日夜,印军在克节朗河地区以向我择绕桥西哨所偷袭摸哨的方式,打响了在边界东段实施攻击的第一枪。此时,毛泽东和党中央仍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决定再最后进行一次外交努力。10月3日我国政府再一次照会印度政府,提议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却再次遭到拒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最终确定了自卫反击决心。

从10月20日开始,我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以突袭方式发起反击,开始对印第一阶段反击作战。反击开始前,我军在东段集中了 1个师另5个边防营的兵力,在西段集中了6个营,对敌达成了局部优势。反击开始前,东段作战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指挥,毛泽东亲自掌握反击的规模和时间。10月20日早晨总攻开始前,我军即以1个加强营向印军后方穿插,并于当天中午,配合正面攻击部队,击溃印军第7旅。21日,西藏军区前指命令主力转入清剿,在搜剿战斗中,俘虏了印军第7旅旅长,歼敌1900余人,其余 1/3溃逃,完成了歼灭克节朗河一线印军的任务。10月20日当天,中印边界西段的新疆军区部队也开始了反击,通过拔点攻击,扫除了多数印军入侵据点,同时获得了在高寒地区攻坚作战的经验。

控制节奏,再吁和谈

中国军队一天内便将印军最精锐的一个旅基本消灭,使得第二线印军惊恐万分地向纵深逃窜。而就在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之际,中国政府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希望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并提出了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声明最后指出,边界问题不可能用武力解决,只有重新进行和平谈判才是出路。声明还呼吁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三项建议作出积极响应;呼吁亚非各国作出努力,推动三项建议的实现;呼吁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促进中印友好、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政府发表三项建议的同时,中央军委严令边防部队:在东线打下达旺、东新桥、瓦弄(瓦弄只是逼近未打)等地后,暂时不打;在西线,力争肃清巴里加斯以北印军设在我境内的据点,境外印军如不向我挑衅,坚决不打,更不准越出国境线。应该看到,我军在印方挑起武装冲突,我自卫反击节节胜利之际,并没有急于战术上的进一步行动,而是着眼战略全局的需要,收放得当,控制战争节奏,始终把战争限制在局部范围内,给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留下了充分的余地,更能适应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也更符合我国的整体利益。

以胜谋和,赢得主动

然而,印度政府却拒绝了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继续向中印边界增兵,并于11月14日和16日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鉴于印度还没有被真正打痛,毛泽东决定采取第二阶段反击作战行动。我军在东段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于17日,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全线撤退的印军第 4师,被我军分割包围。18日晨,我军占领西山口等地,19日占领东段重镇邦迪拉,共歼灭印军 5100余人,其第 4师主力被歼灭。在东段瓦弄方向,我军于11月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1200余人,击溃印军第11旅,在逼近传统习惯线后,奉命停止追击。11月18日至20日,我新疆军区部队以 1个多团的兵力向西段印军发起攻击,歼敌160余人,全部扫除了印军在西段越境设置的据点。

当国际舆论都判断我军会乘胜攻入印度腹地的时候,毛泽东和党中央综合考虑国际形势、我国的战略重点和经济供应等因素,决定乘胜即收,在到达传统习惯线时停止前进。11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自22日零时起单方面停火,主动后撤部队。至12月1日,我军全部主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内侧20公里地区,从而给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使中印边境局势转入相对稳定阶段。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维护国家安全全局出发,始终控制着战争局势的发展,指导我军边防部队取得了这场政治、军事斗争的重大胜利,不仅在战术上挫败了入侵印军的进攻,而且在战略上赢得了主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稳定了西南边疆局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国内建设上来,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普遍赞誉,使西方和印度制造的“中国侵略”谎言不攻自破,体现了高超的战略运筹水平和战局控制艺术。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发生的第一次较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这一反击战的实施及其胜利,为我国进行边防斗争和边境局部战争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这一仗的目的并不是用武力改变边界状况,而是以实力教训印度当局,使其不敢进犯边界,“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赢也不能和,打过头了还影响和”,因此,除了具备打赢能力之外,学会控制战争,包括战争发起的时机、地点、规模和打击程度等方面,都尤为重要,而难度也比单纯打赢战争更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更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要服务于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不能简单地打赢了事。具备“能打胜仗”的能力,既要敢打、能打,更要善打、会打,要着眼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在具备打赢能力的基础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学会控制战争,始终掌握战略主动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