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北京论坛(2013)学术简报】圆桌会议:水与可持续文明(一)

2013年11月04日09:30   来源:北京论坛秘书处

原标题:【北京论坛(2013)学术简报】圆桌会议:水与可持续文明(一)

2013 年11月1日下午,北京论坛(2013)圆桌会议:“水与可持续文明”在钓鱼台国宾馆17号楼谈判厅举行。讨论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要探讨了现今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下半场主要关注了水资源开发管理的策略,讨论由英国杜伦大学环境人类学家Veronica Strang主持。来自英国、美国、新加坡、中国的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分享了对水资源危机、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策略等问题的认识,会场气氛非常活跃。

  地球表层的水有多种形态,变化十分复杂,其空间分布及可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充足和匮乏。英国爱丁堡大学前副校长Geoffrey Boulton教授以《地球表层动态的水》为主题,首先从地质角度对水的发展及历史进行了阐述,包括对水的化学构成和现今水分布的历史因素的分析,并展望了未来水的分布和变化。随后,Boulton教授对不同圈层水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强调了氧气作为地质发展副产品对地表水和江河湖泊的重要性以及水在大气、海洋、冰川、地下水之间的流动对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此外,Boulton教授通过对21亿年以来地表冰川移动规律的研究及对印度恒河的研究发现,冰川融化可能会引起印度恒河及南部部分河流干涸。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清华大学教授王忠静围绕水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王教授指出水的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诸多问题,例如因水短缺,社会赤贫;因水超用,生态恶化;因水消失,城市消亡及因水匮乏,生态难民增加。为实现水的可持续发展,王教授认为应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态需水,竭力提高水资源生产力,积极调整水资源的失衡,增加水资源储蓄调度。

  水资源短缺正在成为21世纪最紧张的资源问题。曾经充足、近乎免费、简单易用的水资源,如今正因为城市化、工业化、饮食结构、生物燃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变得稀缺、昂贵,需要复杂处理。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杰通过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水资源稀缺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研究,结合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水的危机无论是在科学维度还是在人类维度上都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治理力度、政府意志、立法管理对于未来水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科技进步可以在未来解决水危机的问题,但是在情况好转之前水资源短缺、污染、水源性疾病仍会日益严重。最后刘杰研究员再次强调了将多学科一体化分析研究应用到水资源的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尤其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海洋水体具有巨大影响,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化学专家James Murray对“海洋酸化——‘另一类’二氧化碳问题”作了演讲。Pro Murray首先提出由于海洋对二氧化碳具有吸收作用,所以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二氧化碳的增加,海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会不断积累进而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不仅会对海洋生物种类产生重要影响,还可能会对海洋生物链产生潜在影响,所以研究工业革命以来的二氧化碳导致的海洋酸化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Murray教授指出海洋酸化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导致的,分别是海洋直接吸收过量的大气二氧化碳、水的自然蒸发以及人类垃圾所产生的化学废物经河流进入海洋增加了海洋酸性物质。Murray教授通过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层海水的研究发现,三大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相似,且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水PH值越低。虽然由于二氧化碳引起的海水PH变化值很小但却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危害,例如会造成颗石藻、有孔虫和珊瑚等的钙化,甚至导致海洋中对酸碱敏感的生物种类的绝灭。

  湖泊是另一类地表水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污染加剧、可利用水量日益减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薛滨就此作了题为《变化中的湖泊-来自中国的新数据》的专题报告。薛教授主要从湖泊在水和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和人类对湖泊系统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并具体分析了云南、新疆、青海、东部以及东北地区的湖泊出现的面积萎缩、湖泊消失、湖水受污染及湖泊盐碱化问题,对湖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坛上半场,不同领域专家对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下半场来自新加坡的学者吕喜玺、北京大学的李天宏副教授和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针对以上的水资源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和策略。吕喜玺做了《再议中国水资源开发策略》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大兴水库、水坝等水利工程来改善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旱涝灾害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其他人为灾害。吕教授通过对中国现今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的分析评估,认为现今中国的工程主导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并不能帮助解决中国的水的难题,现有的水的开发管理模式急需完善和修正才能实现中国河流资源的更好管理与利用。

  随后倪晋仁教授针对当今的水资源问题,作了主题为《水生态效率:水资源管理之简洁方案》的主题报告,提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评估标准——水生态效率,并举例具体阐述了水资源管理高生态效率利用的简洁方案。

  王兆印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山区河流的消能减灾方略》的演讲,他以西南河流的开发治理为例,分析了山区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消能减灾方略。王教授首先提出了青藏高原抬升导致河流下切是西南山区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认为消能减灾应成为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战略思想。王教授还指出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强,不经意间破坏了河流良好发育的自然消能结构,加重了西南山区如四川、云南的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后王教授分别分析了自然条件下河流是如何有效的实现消能的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消能结构的破坏过程,从而得出在许多河段应加强对河流自然消能结构的保护,也可以通过增设人工消能如人工坝群来实现消能减灾。针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西南河流开发治理,王教授提出应多建中型坝群,建立类似首尾相连的串糖葫芦的消能结构,这样既能稳定河床又可以保护生态系统。

  在讨论环节,专家及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有关人工坝群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以及中国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现状等方面的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了热烈发言,会场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北京论坛(2013)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