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北京论坛(2013)学术简报】学生分论:坛保护的新希望(二)

2013年11月04日09:27   来源:北京论坛秘书处

原标题:【北京论坛(2013)学术简报】学生分论:坛保护的新希望(二)

11月2日上午,北京论坛学生分论坛继续在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刘炎林首先对会议主题作了说明,本节的会议共有两个主题演讲和四位学生代表发言。

  第一个大会主题演讲是由来自美国的著名野生动物学家George Schaller讲述世界自然保护状况的沿革。他通过讲述自己过去六十年中对山地大猩猩、非洲狮、老虎、熊猫等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经历,阐述了快速变化的人类社会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的现实。同时他还提到自己的保护理念,从单纯的喜欢观察、研究野生动物逐步转变为致力于保护它们的过程,但是其中一直未改变的是自己对于美丽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最后,他希望所有人能一起为保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及其中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

  第一位发言的学生代表是来自贝宁巴西Abomey-Calavi大学的Chabi Djagoun,她演讲的主题是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以确定非洲Pendjari生物圈保护区西非牛科动物的食性。她发现之前被认为是食草动物的侏羚和小苇羚,其实是以食用C3嫩叶为主的。林羚、灰小羚羊和红腰霓羚则比之前的研究报道消耗了更多的C4。同时她还指出,如果纳入更大地理范围的研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牛科食性的总体图景。

  第二个大会主题演讲是由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的Gary Kofinas讲述“气候变化对北极的影响及其适应”。他首先介绍了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然后他介绍了利用气候变化模型模拟阿拉斯加的部分植被和哺乳动物的分布变化,并通过访谈了解了当地居民对于气候变化的事实的记载及感受。最后,他对于未来在北极地区的适应性管理措施提出了若干问题。

  第二位发言的学生代表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院的陈骥。他演讲的主题是“模拟增温对青海湖鸟岛高寒草原群落结构影响初步研究”。他发现增温使得原有群落逐步演替并趋于单一化发展。同时他还发现增温也显著地增加了该区域主要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和其有性繁殖株个体的高度以及穗子的长度,同时也增加了有性繁殖植株的比例。最后,他指出由于小气候作用, 环境条件诱发导致的土壤温度的改变, 会使得植被的种群结构、典型物种生长特征、地上生物量及繁殖分配发生改变。

  第三位学生代表的发言是由来自印度尼西亚林业局的Erlinda Kartika讲述“印尼西苏门答腊地区人—虎冲突中关键决定因素和人类的影响”。她首先用一个生动的动画向大家介绍了人和老虎之间的冲突。她的研究发现老虎对人造成的间接影响显著地解释了人与老虎之间的冲突,她建议应该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当地人对于老虎的容忍程度。此外,她还介绍了她在当地建立起的一支由当地村民参与保护老虎队伍的情况。

  第四位学生代表的发言是由来自中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陈海燕讲述“1980~2005年内蒙古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他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内蒙古中东部平原耕作区、森林保育区、中西部山区草原荒漠化治理区,在2000年后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量都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他指出,此研究结果可以为科学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与保育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照。

  最后,在总结阶段,Gary Kofinas教授高度评价了今天上午的各个发言,并主持了后面的问题和讨论环节。其中,Andrew Bamford 和Ullas Karanth教授再次强调指出保护问题通常都很复杂,也通常没有简单或者单一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保持谦逊,通过科学研究来逐步了解和解决它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北京论坛(2013)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