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金南:环境保护问题应从制度层面思考

2013年11月02日10: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图为: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演讲 (王璇 摄)

点击进入>>北京论坛(2013)分论坛现场直播 

人民网北京11月2日电(万鹏)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的北京论坛第十届年会——北京论坛(2013)分论坛(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展望与创新的第二场:全球背景下的中国)今天上午9:00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先生围绕“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的战略思考”一题进行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论坛,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的战略思考”。

我记得我们2008年12月19号,就在这个会议室,我们召开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环境保护的论坛,今年1月份中国环球专家协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的论坛,在这几个论坛上我本人对中国环境保护三十年、四十年都做了个人的看法。

今天我的演讲四个方面,我个人的第一个观点,中国过去的40年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环境保护的事业,我今天说的是“事业”这两个字,蒸蒸日上。我们过去40年,大体上以平均10%的GDP增长速度独树于世界,财政收入远远的高于GDP的增长收入,到目前我们GDP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我们连续的四个五年的国家的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特别是GDP的目标都是超预期的增长。过去的4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应该是从无到有,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不断的壮大,特别是体现在中央层面上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30年三大跳,从原来的国家环保局到国家环保总局,到现在的环境保护部。这是一个机构的历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大体上有12万环保系统的职工,监测队伍这块大体上有6万人左右,1979年开始是7000多人,增长的速度应该是很快的,环境保护的法规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的框架已经建立了。中国的环境保护投资从名义的环境保护投资角度看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目前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大体上能占1.4%左右。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过去40年取得经济增长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保护事业也取得了发展。

第二个观点,我们过去的4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究竟走的一条什么路子?今年1月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环境保护40年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中国总体上来说环境保护走的还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我个人看法应该是基本上走的这么一条道路。下面我想用一些事实来说明这个情况。这些图都是我们在座的,我们右边这一排很多老师,我们当时念书的时候教科书里看到的,说的都是左边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过去发生的一些重污染的事件,大家看到这个事件,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过去的一些论调在我们现在是一模一样的,1858年杂志上说的命题就是“要钱还是要命”,我们现在论调无非就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

所以总体上来看,我们过去40年我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重要的来源就是靠了中国的廉价资源,这里面包括我们的廉价的环境资源,这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究竟靠什么跟美国竞争?这张图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文章里说的一个故事,我们基本上就是靠一些粗放式的东西占一些优势,一些软实力、一些科学技术方面、制度层面上的,我们都可能处于一种历史的状态。所以中国的环境形势,40年来是从污染的排放角度来看,从原来少量的污染物排放增长到目前高位数的排放。我们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很突出的问题,除了城市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在大气方面,我们从70年代到现在整个污染物排放都是在急剧的上升,我们过去习惯于统计,像二氧化硫、烟尘、粉尘这么一两个指标,现在像氮氧化物、PM颗粒物等等这些污染物,都是处于急剧上升的状态。我们不陌生,恩格斯曾经讲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总体上来看,我们过去20年整个环境污染方面的损失,是处于比较高的状态,这是我们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做的研究结果。从我们建设小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去五类指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我们生态文明这个指数得分最低。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生态文明的建设、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个拦路虎。

第三个观点,就是环保观念与时俱进。前面Nay Htun先生讲了世界的环境保护走过的历程。中国的历程其实跟世界总体上来说还是跟上的,我们也是从70年代就提出了把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到目前为止我们有环境保护新道路,有生态文明,有环境保护的战略转型等等,70年代提出来的战略思路到现在我觉得一点不过时,73年提出来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觉得概括的已经能完全含进去。

从环境保护的目标来看,我们第一个环境保护起步阶段,1973年到1985年,第五个五年规划提出来,要用十年时间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往后这个目标相对来说都是放宽了,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每一次五年的目标还是提的比较高的。第二阶段是从“十一五”开始,2006年开始,中国确实采取了很大的环境保护的力度,把两项污染物指标总体上得到了一些控制,这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都出现拐点,但是拐点的内涵完全不一样。所以到目前为止,“十一五”的环境保护目标我们基本上超额实现了。

所以我想我们总体上来看,有这么一些我个人的判断,我也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环境经济学普遍的规律?我个人的看法,有这个规律不可怕,我们最可怕的是边污染边治理,或者先污染不治理。第二环境代价是不是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三是损失代价,负担者究竟是谁,是穷人还是富人?第四是中国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教训究竟是什么,我们可能理念很先进,但是我们的战术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可能目标定的很高,但是我们执行能力这方面还是很弱,我想制度层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这是我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谢谢大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北京论坛(2013)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