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破除官僚主义须标本兼治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11月01日10:07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破除官僚主义须标本兼治

  集中解决作为“四风”问题之一的官僚主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官僚主义是党群关系的天敌,不仅极大地涣散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干扰党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影响党的事业,而且损害人民利益,破坏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能不能坚决、有力地克服官僚主义,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必须从党的事业兴衰、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坚持标本兼治,从根子上整肃和清除这一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倾向:有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有的居官自傲、官气十足,独断专行、作风霸道;有的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有的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后遗症;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喝五吆六、横眉立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凡此种种,做官心理浓厚,惰政思维盛行,权力观念错位,映照出官僚主义的病症和丑态,群众对此十分反感。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一贯反对官僚主义,但官僚主义却频现反弹,成了一种顽症,在个别地区和部门甚至愈演愈烈,原因何在?究其根源,就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弱化、为民信念缺失、执政理念模糊。一些人之所以沦为官僚主义的俘虏,正是在于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要看到,官僚主义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要集中解决的作风问题之一。整肃和清除官僚主义须从根本和源头做起,标本兼治。

  首先,要肃清“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意识。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共产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除了服务人民,没有任何特殊权力。不论居于多高职位、掌握多大权力,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植于心、外化于形,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其次,要切实摆正位置,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只有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摒弃官僚主义作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把“为民”作为反对官僚主义的着力点,找准了病根,抓住了关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此外,官僚主义是权力刚性约束不力的表现,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必须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当前,制约权力的“笼子”尚不完善,一些工作领域权力过分集中,管理制约机制不够健全,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为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键在于建设科学有效的制度之笼,同时提高贯彻落实制度机制的刚性约束。比如,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严格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惩治预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新兴媒体等舆论监督作用,努力形成反对和抵制官僚主义的强大社会力量。 (执笔:阎德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